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达到相当的高度。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别康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审美精神,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极具审美价值。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抒情名作。徐志摩早年游学英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很深,初步形成了唯美主义的价值趋向;但后期回国后,国家的贫穷落后,社会的腐败黑暗,与他的理想相距甚远,现实的刺激,心理的失落乃致失衡使他的思想常处于失望、伤感、哀怨的状态,他的这一心灵轨迹,反映在诗歌创作里,就是大量的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他更多地把笔触伸向自然和人生,凭藉自然美景来阐释自己的主观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忧郁烦闷,作为他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自然地打上了这种种的烙印。但尽管如此,和其他一些作品如《落叶小唱》相比,《再别康桥》仍不失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谐、手法新颖、脍炙人口的好诗,极具审美价值。

    茅盾先生曾经说徐志摩诗的全部思想内容就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徊”。《再别康桥》审美意蕴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对于性灵的抒写和表现。徐志摩主张诗应表现作者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康桥是徐志摩心灵最重要的精神驿站。

    水乳交融、美妙深邃的意境美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二个重要方面。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对意境的领悟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已臻化境。云彩、金柳、艳彩、青荇、水草、彩虹、幽梦、长篇、笙箫,这些丝毫不相关的景物,经诗人妙手穿联,犹如珠玉一般熠熠生辉。康河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思融为了一体。徐志摩以一种最为得体的诗歌话语熔炼出了一种最为优美的意境。

    炉火纯青、行云流水的优美技巧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重要成员,他刻意追求并力图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创立了一种温柔清新、明丽晓畅的诗风。对此,陈梦家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他说:“志摩的诗是温柔的,多情的,自由奔放的。”《再别康桥》比较全面地体现出了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点,体现出了形式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全诗语言洗炼,清新优美,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极富流动感,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使得全诗生动有致,客观景物人格化、主体化,无形之中增添了诗歌迷人的魅力。

    (摘编自张再良《<再别康桥>审美意蕴探析》,“改革与探索”)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其后期代表作《再别康桥》极具审美价值。 B . 《再别康桥》语言洗炼,清新优美,明白晓畅,优美的语言和朦胧的画面构成幽美的意境。 C .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的关于理想、人生和爱情的玄想,与其当时的心灵轨迹相关。 D . 作为“新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徐志摩提出并追求“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主张。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再别康桥》具有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的观点。 B . 文章将《落叶小唱》与《再别康桥》进行比较,旨在证明前者不够委婉含蓄。 C . 文章第四段引用王国维的观点,证明《再别康桥》极具美妙深邃的意境美。 D . 文章论证脉络清晰,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总论点,各分论点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志摩作品中的唯美主义价值倾向与其早年游学英美和接受相关的思想有关。 B . 从徐志摩作品中可知,其所推崇的“性灵”,是指生命里所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C . 透过《再别康桥》水草、金柳这些被人格化的景物,可感知诗人对康桥的深情依恋。 D . 茅盾和陈梦家两人都从修辞角度对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点进行了高度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