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鸦片战争前,中国医学界并无明显的中西医界限。然而,在鸦片战争后西医势力逐渐扩大,医界过分抨击中医之弊,一些中医人士起而反击。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医学界的变革深受近代日本医学思潮的影响,在医学领域追随废除汉医、全盘西化的道路。民国伊始,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出现了影响深远的近代中西医之争。其中,典型的案例是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百年公案”——1926年3月8日,因败血症,梁启超入住协和医院。经诊断,割去右肾。之后,小便出血之症稍减,但稍用心即复发。作为社会名流的梁启超,其医疗事件所引起的社会舆论关注是比较大的。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医之争,相对来说还局限于学理式的探讨。
1941年,当民族危机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而民族主义话语此时成为当时的主流话语时……学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意识形态的争执充斥了文化冲突的话语场。
1929年及其以后的中医废除之争,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界的二元格局。西医虽然把持国家卫生行政且拥有中医无法比拟的学术地位,但也无法让中医全军覆没。这次斗争对中医药界来说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又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契机。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