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3-03-08 浏览次数:3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1. (2024高一下·海淀期末) 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 . 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C . 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 . 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 2.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农业动力的变革引发了整个社会纷繁复杂的大改组,促使一个以才学立身的社会阶层活跃于世。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
    A . 私学取代官学的影响 B . 选官制度变革的内容 C . 诸侯变法的思想渊源 D . 百家争鸣兴盛的背景
  • 3.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唐朝时期,皇帝与三省长官齐聚政事堂共议国事。统治者对朝议的不同态度成为政治上的晴雨表,凡是重视朝议的皇帝,治下多为清明安定。这表明,朝议制度(  )
    A . 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 B . 有效限制君主专制 C .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 有利于朝廷决策的科学性
  • 4.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汉承泰制,有所损益”。下列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属于汉朝“增益”的是(    )
    A . 户籍制度 B . 乡里制度 C . 刺史制度 D . 通判制度
  • 5.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西汉晁错在申述“徙民实边”的主张时说:“(新建城邑)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市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器物焉”。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民众居住条件优越 B . 政府借此解决王国问题 C . 民居等级差别显著 D . 建筑规划注重地理环境
  • 6.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下表所示是孙吴嘉禾四年(235年)长沙郡临湘县635户租佃者缴租情况的统计。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

    缴租类型:缴钱

    468人(最多12000文)

    占比:

    73.7%

    缴租类型:折成米缴纳

    167人

    占比:

    26.3%

    A . 南方租佃关系比北方更普遍 B .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C .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 D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 7.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隋开皇五年(585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核对该人体貌特征;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索貌阅”。通过这两次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查出隐漏人口228万多人。据此可知,隋朝的“大索貌阅” (    )
    A . 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能力 B . 消除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C . 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D . 是暴政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 8.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为白居易参与江南农活时所作,白居易凭借此诗一举中第,然而获得功名的白居易和当时许多出身较为低微的进士一样,不得不主动结交长安名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其推荐得以授官。这表明当时(    )
    A . 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B . 重文轻武风气愈发浓厚 C . 官员主导文学创作 D . 社会阶层流动存在障碍
  • 9. (2023高二下·邯郸期中) 唐代,江淮之米经由运河运输,承载着帝国的生命之源,是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之一,且其中的吴兴米是朝廷贵族的专享美食。史载:“吴兴米,炊之甑香……虢国夫人厨吏邓连,以此米捣为透花糍,以豆洗皮作灵沙臛,以供翠鸳堂。”这说明当时(  )
    A . 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 . 关中地区经济严重衰退 D . 交通运输深刻影响社会生活
  • 10.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北宋仁宗时期,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大量校订刊行古典医籍,并利用印刷术发明的契机,鼓励地方官府大量刊印医书。该项举措(  )
    A . 普及了活字印刷术 B . 传播了中医学知识  C . 建立了救灾防疫体系 D . 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 11.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元史》记载,元代“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置驿传,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这说明元代驿站制度(  )
    A . 仅设置于所辖属国 B . 加强了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C . 沿袭前代民族政策 D . 激化与其他民族的矛盾
  • 12.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总督满汉比例

    巡抚满汉比例

    1851

    5:9

    1:21

    1852

    5:14

    2:28

    1853

    10:10

    4:19

    1856

    6:9

    6:12

    1864

    2:10

    0:17

    1865

    2:12

    0:22

    A . 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 B . 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 C . 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 D . 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持
  • 13.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有人则认为它有塑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这里的“它”最可能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 14.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人口与人均耕地数变化情况。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租庸调制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B . 两税法基本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摊丁入亩一定程度助推了人口增长 D . 一条鞭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15.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系在一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用实践突破了所谓经典知识的界限,从而使质疑与实验成为人类理解世界的两大利器。该学者意在说明,地理大发现(  )
    A . 助推了欧洲思想解放 B . 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 证实地圆说的正确性 D . 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 16.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法国大革命使德意志人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家。首先,法国人已使自己升到公民的尊严地位;其次他们有一个包括所有法国人的统一国家,并且在这个国家中,全民族都洋溢着一种新的自由意识。以上材料反映出法国大革命(  )
    A . 解放了全体德意志人的思想 B . 促进了德法两国矛盾和解 C . 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形成 D . 具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 17.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资本论》在欧洲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其科学性和经典性举世公认。但是在第二版出版时,马克思仍对某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说明(  )
    A . 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 . 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家剥削秘密 C .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 . 《资本论》得到全世界无产者公认
  • 18.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农民“进城”,不仅是换了一个地方居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生活方式。世界近代史上农民大规模进城发生在(  )
    A . 宗教改革后 B . 西方殖民后 C . 工业革命后 D . 改革开放后
  • 19.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英国的高级文官服务的年限越长,其影响也就越大,有时甚至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种现象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高级文官作为政务官参与内阁 B . 高级文官决定国家的内外政策 C . 政党政治被少部分文官所操纵 D . 文官制度确保政府政策延续性
  • 20.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2007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对美、英等国提出的有关缅甸的毒品、人权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代表王光亚表示,缅甸问题本质上是一国内政,缅甸国内局势并未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安理会介入缅甸问题不仅逾越职责,而且无助于问题解决。因此,中国投票反对安理会通过该决议草案。中国此举(   )
    A . 发挥了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B . 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新发展 C . 改变了全球新冷战的态势 D . 维护了缅甸国内局势的稳定
二、 论述题 (本题共计1小题 ,共计12分 )
  • 21.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谓“崛起困境”,通俗地讲,就是崛起国在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日益增长的体系影响力需求同其他国家对其制衡不断加强之间的矛盾。“崛起困境”出现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崛起国权力的增长。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是大国崛起的一般规律。作为“强起来”的标志,大国在国际体系中须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而这必然被主导国视作挑战,引起主导国反制。因此,“崛起困境”更容易出现在崛起阶段的后半程,即崛起国具备挑战主导国的实力之后。二是大国制衡的存在。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如果一国之崛起打破了现有的均势体系,其他大国将制衡该国,并使国际体系的实力分布重新恢复到大致均衡的状态。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中国会不会陷入崛起困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大国崛起困境”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2小题 共计28分 )
  • 22.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

    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生产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金本位制度进行交易,随着英国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英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1821年,英国以法律的形式在英国确立了金本位制,各国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乐观预期,在国际结算及对外贸易过程中更加愿意使用轻便的英镑进行结算,英镑逐渐变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工业产量逐渐被美国超过,一战后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更导致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旁落,英镑的国际竞争力随之下降。最后在1931年,英镑贬值,英格兰银行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英镑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终结。……目前,尽管人民币已经逐渐在我国周边国家流通使用,但是从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标准来看,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摘编自曹璐琦戴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英镑国际化的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23. (2023高二下·铜鼓开学考) 近代中西医之争,既是一场“科学之争”,也是一场“政治之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前,中国医学界并无明显的中西医界限。然而,在鸦片战争后西医势力逐渐扩大,医界过分抨击中医之弊,一些中医人士起而反击。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医学界的变革深受近代日本医学思潮的影响,在医学领域追随废除汉医、全盘西化的道路。民国伊始,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出现了影响深远的近代中西医之争。其中,典型的案例是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百年公案”——1926年3月8日,因败血症,梁启超入住协和医院。经诊断,割去右肾。之后,小便出血之症稍减,但稍用心即复发。作为社会名流的梁启超,其医疗事件所引起的社会舆论关注是比较大的。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西医之争,相对来说还局限于学理式的探讨。

    1941年,当民族危机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而民族主义话语此时成为当时的主流话语时……学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意识形态的争执充斥了文化冲突的话语场。

    1929年及其以后的中医废除之争,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界的二元格局。西医虽然把持国家卫生行政且拥有中医无法比拟的学术地位,但也无法让中医全军覆没。这次斗争对中医药界来说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又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契机。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等文章

    1. (1) 根据材料,编写一段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场合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近代中国中西医关系;对话内容要围绕梁启超医疗案件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西医之争也是一场“政治之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