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职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个性主义、科学民主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及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