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上·梅河口期末) 课外文言文阅读

    癸丑之三月 ,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旅人绝迹。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翌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复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进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

    【注释】①阊门:地名。②慊(qiè):满足。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B . 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C . 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D . 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癸丑,与《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中的“戊申”一样,都指月。 B . 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但后来也可以泛指黑夜。 C . 上人,指道德高尚或居于上位的人,佛教则用以称德智善行的人。 D . 五更,也称“五鼓”,古人记录夜晚时段的名称,用击鼓或打更来报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松门岭如分界点,先前都是顺着山麓行走,从这里往上则要沿山脊攀行,山势险峻而路滑。 B . 初一这天,先雨后晴,行程较长,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国清寺、筋竹岭、弥陀庵等处秀丽的风景。 C . “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有似“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景,日光反射,景色卓异。 D . 作者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经过三道弯曲、回旋流转的飞瀑奇景,驻足其间,流连忘返。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