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 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其重视。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 2 270余处,清代3 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 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 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材料二: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十七世纪,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新耕作技术方面,17世纪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推动。早在 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 ,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指出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的不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技术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