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59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3高三上·天津市期末) 陶寺遗址规模宏大,整体布局存在明显的统一规划,功能区划比较清晰,有宫殿区、墓葬区、仓储区、祭祀区等。墓葬规模和随葬品规格差距巨大,出土了陶鼓、石磬、陶埙等乐器;还发现了一座古观象台大型建筑基址。这反映了当时(   )

    ①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②礼乐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

    ③人们对天文星象有一定认识   
    ④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明朝史学家何乔远在叙述明朝中期的婚姻关系时说:(明前期)婚娶,但论门阀;(明中后期),定亲时,女家只重男方财礼;婚嫁之日,男方则非常关注女方的嫁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商业发展打破等级秩序 B . 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 . 经济发展冲击社会观念 D . 传统小农经济趋向瓦解
  • 3.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成为外商的代理人,还记载早有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 . 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B . 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C . 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D . 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很难占有优势
  • 4.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1942年5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负总责。中央总学委成立巡视团明确各巡视员分工,将中央学习组编成十个小组,明确围绕“二十二个文件”展开学习,总学委分组抽阅各系统的学习笔记。由此可知(   )
    A .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自我革命 B . 毛泽东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工作 C . 抗日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D . 党内民主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 5.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该战役(   )
    A .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 . 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 . 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 6. (2023·和平模拟) 中共中央在1954年对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对于科技人才,必须合理地使用他们以发挥其专长,必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解决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费和助手的困难和其他困难。这一批示(   )
    A . 为社会主义改造指明了方向 B . 加快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步伐 C . 旨在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D . 助推了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 7.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2020年11月21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这样为当前全球抗疫合作厘清路径:“我们首先要做好各自疫情防控,加强交流合作,并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我们要推动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扫除‘政治病毒’,凝聚起各国携手抗疫的最大合力。”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
    A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 . 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 .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D .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 8.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君士坦丁一世在营建帝国新都君士坦丁堡时,将帝国各地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调集于此,并按照罗马城的样式和规模设计,大量奇石异物从帝国各地运到工地,无数古代的建筑和艺术杰作被拆除,强行从各地运往这里。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他特地调动4万哥特士兵投入建筑工作。由此可知,君士坦丁堡的营建( )
    A . 深受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B . 搭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桥梁 C . 加速罗马帝国灭亡进程 D . 体现了君主在治国中的权威
  • 9.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权利法案》颁布后还没有严重的削减英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法国虽然有了1875年宪法,但总统麦克马洪的野心还能看得见;而《德意志帝国宪法》更是不用说了…...”他的研究能反映出( )
    A . 君主立宪制的弊端日益显 B . 封建君主对资产阶级民主进行了抵制 C .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之初还不完善 D . 资产阶级宪法不能制约国家元首的权力
  • 10.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20世纪后期)新工业革命的最大亮点是其影响将均匀地遍及全球。产品的制造地将更加分散,反映在工业生产上就是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会将其制造业链条混合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工业革命”的这些特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工业生产呈现分散化的特点 B . 工业布局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C .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深入发展 D . 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 11.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已势不可挡。在中国和平改革的思潮渐渐让位于共和革命的思潮,革命活动也在国内风起云涌,围绕共和革命这一中心,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在论战中走向深入。从外因的角度看,中国人民的“觉醒”主要缘于(   )
    A . 维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B .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 C . 列强侵华的加剧及西学的传播 D . 近代民族工业的迅猛发展
  • 12.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里写道:“他们(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一论述(    )
    A . 成为俄国新制度建立的依据 B . 揭示了俄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C .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D . 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 13.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   )
    A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 .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C . 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 D . 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
  • 14.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被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出当今(   )
    A .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 15. (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在我们边区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非共产党员都同样有职就有权,使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

    ◆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

    A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B . 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C .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16.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有学者称:“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冷冰冰的科场角逐取代儒家贵族政治的过程,是极权国家权威对宗法权威、‘法术势’对温情主义占优势的结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察举制是儒家性善论与宗法伦理的体现 B . 科举考试的内容带有明显的法家色彩 C . 察举制是外儒内法思想下的制度体现 D . 科举制忽略实用性学问和创新意识
  • 17.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   )
    A . 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 B . 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 C . 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 D . 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
  • 18.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
    A . 推动了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  B . 限制了责任内阁的权力  C . 利于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  D . 有效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 19.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西方法史学者认为,罗马法为后世欧洲法律提供了许多概念和范式。12世纪意大利比萨利伯维尔的法律制度,采用了一些罗马法的规则,可是,历史公众号山城学术圈“相同的准则具有极不同的含义”;教会法学家更新了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把“权利”导入公法领域,彰显个体权利和自然权利。这些学者意在强调(   )
    A . 西方文明继承了古罗马文明 B . 中世纪中期,罗马法得以复兴 C . 中世纪教会法具有鲜明的世俗性 D . 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也在中世纪
  • 20.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先谈判再建交的原则,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同时新中国还取缔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些做法(   )
    A . 蕴含了“一边倒”的外交理念 B .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 . 是中国意识形态主导的结果
  • 21.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84年,全国人大在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时,原来的草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而正式通过时则改为“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把其中“的民族”三字删掉旨在( )
    A . 准确界定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 B . 扩大民族区域自治适用范围 C . 向群众宣讲《民族区域自治法》 D . 突出强调法律用语的精炼化
  • 22.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1985年税则调整旨在(   )
    A .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 . 维护国家关税自主权 C . 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D . 促进科学、技术交流
  • 23. 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 B .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 . 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 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 24.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于其里中买负郭(靠近城郭)常稔(庄稼成熟)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对于此举,解读有误的是(   )
    A . 体现儒家士人社会责任感 B . 宗族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 C . 起到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 D . 反映国家救助取得明显成效
  • 25.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人们以为有了私人办的慈善事业和公私合办的福利机关,老弱病贫的人就会得到照顾了。1932年,美国私人捐款锐减,只占救济金支出总额的6%,有三千万人左右要依靠公办福利事业照顾,而地方政府却负担不起这笔开支。由此推知(   )
    A . 罗斯福政府面临着严峻挑战 B . 联邦体制不能适应严酷现实 C . 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亟待构建 D . 经济危机削弱了人们同情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 26.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剥削阶级法律的本质和特征,固然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但“法密则国无全民”。汉代制定法律凡六十篇,三百五十九章,“律令繁多百有余万言”,到《北齐律》的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隋《开皇律》又约为五百条。唐承隋制,当大乱之后为谋求大治,务须“安人宁国”;故加强法制,力求审慎、简明,于是《唐律》根据隋律再为省并。古代统治者认为,公布法要是国家严肃的大事,商鞅“徙木立信”而令出必从,秦国由此富强;新莽自乱其法,终于崩溃;唐太宗鉴于隋末的法令多变,认为立法要审慎,律条要简明准确,颁行后要有稳定性,便成了后世制定法典的准绳。天下没有“万世不变的法则”,古代法制并不是封建帝王口含天宪“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的那样。从《商君书》的“礼法因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到唐初立法的“取合时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制。总之,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朝结束,一朝兴起都制定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杨廷福《论中国古代法制建设》

    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元败于“纵驰”,因而主张“刑用重典”,即“重典治国”。在立法层面,明朝颁布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来加强对官吏的治理。《大明律》规定,设“六赃”罪,即监守盗、常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和坐赃六种非法占有公私财务的贪赃行为,以显示罪行的严重。明律中严厉惩罚贪赃枉法的条文比前朝法律大为增多,规定也更加细致全面。在刑法制度上,对于违反法律官员的处罚,量刑较之前朝加重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官吏的定罪一旦判定,则该官吏永久被除名,终身不得录用。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说:“明处法令行之久矣,奈何犯者相继?由是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作《大诰》以昭示民间,使之趋避。”尽管朱元璋明白“明主治吏不治民”的道理,他深知农民阶级的威力之大,因此必须管理好人民,既要体恤民情,又要防止民众力量过于强大。

    ——摘编育蔡芃《论明代法治的“重典治国”及对中国当代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法治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运用法律治国与前代的不同。
  • 27.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年),诏贤良对策,以“改制”问题,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董仲舒通过诉诸春秋公羊学表达自己的“改制”思想,建议汉武帝适时“更化”。董仲舒的改制思想,全部建立在“天人感应”的哲学观基础之上。董仲舒将“五德终始”的学说加以改造,提出“三统”“三世”说,用以解释朝代更替和社会演化。他继续发挥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理论,最终得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周桂钿《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重新诠释春秋公羊学中的“通三统”“张三世”,托春秋公羊学之“古”,改清王朝之制。康有为认为“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就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人类进化,皆有定……由君臣而渐为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孔子之为春秋,张为三……盖为进化之理而为之”。康有为说“太平之治”是“孔子之圣意,改制之大义,《公羊》所传微言大义的第一义”。这样,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理论依据的、以春秋公羊学为代表的西汉经学,到了康有为手里反而变成了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改制”思想产生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改制”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 28.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 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其重视。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 2 270余处,清代3 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 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 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以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以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

    ——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材料二: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农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十七世纪,从美洲引进的玉米和土豆对英国农业产量的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新耕作技术方面,17世纪英国就出现了轮作制度,到18世纪中期已经大面积推广。在改良农具方面,18世纪铁犁取代了木犁,新式农具不断出现,1784年,脱粒机出现,先用人力,后改为马力、水力和蒸汽推动。早在 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期,英国东部就开始兴修大规模的排水工程,开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筑堤坝、桥梁和道路 ,排干沼泽和洼地积水,将其变成可耕地,扩大了耕地面积。16世纪以来,英国出版了大量有关农业的著作。1793年英国建立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委员会,提供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18世纪中、英农业技术发展的异同,并指出两国农业技术发展对社会转型的不同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技术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