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上·玉林期末) 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此之谓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节选)

    孟子

    尊①德义,则可以嚣嚣②矣。故士穷③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⑥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①尊:崇尚

    ②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

    ③穷:不得志

    ④得己:得之于自身,即自得其乐

    ⑤泽:恩惠,恩泽

    ⑥见:xiàn,显露,表现

    1. (1)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由之

    2. (2) 请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②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 (3) 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4. (4) 下面对(二)《富贵不能淫》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景春提出观点是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语气的“诚”字,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张仪、公孙衍的钦佩与崇拜。 B . 孟子针锋相对,以强有力的设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的态度,一个“焉得”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与鄙视。 C . 本文是议论文,孟子先摆出景春的言论,然后抓住公孙衍、张仪的本质加以直接反驳,最后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D . 孟子以雄辩著称,他常采用排比的形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的实质。
    5. (5) 结合(二)文,请简述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的理由。
    6. (6) 请从(二)(三)两文中找出表现大丈夫的相同品格的两组句子,并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大丈夫怎样的品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