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 1. (2023八上·玉林期末) 单选题

    ①草地贪夜蛾今年1月由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据专家( ),随着夏季季风增强,6到8月将有大量成虫北迁至黄淮海及其以北地区,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②剑桥大学的射电天文学家把所发现的几百个宇宙射电源汇编成表,科学家们都在( ),这些射电源到底是什么天体?

    ③“东风”-5系列导弹的性能参数一直没有公开,据国外军事专家( ),“东风”-5B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5000千米。

    下面词语依序填在材料(一)句子中的括号里,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猜测   推测   预测 B . 推测   预测   猜测 C . 预测   猜测   推测 D . 推测   猜测   预测
  • 2. (2023八上·玉林期末) 给材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每当凉风起,雨猝至,zào热消散,农人的脸上总挂着笑容。

    zào

  • 3. (2023八上·玉林期末)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爱我中华礼赞英雄”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 B . 天安门广场上的巨型祝福花篮,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妙手偶得的结晶。 C . 荒原上的沟渠深不可测,旁人都望而却步了,他却大步流星地独自前行探索。 D . 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题,他殚精竭虑 , 查阅各种资料,两个笔记本写得密密匝匝的,最终他有了新发现。
  • 4. (2023八上·玉林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时整个乒乓球场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挥手与欢叫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B . 他的为人,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方正的,虽然他的性格并不为许多人所不知道。 C . 通过上面的活动,已经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诚信的内涵与价值。 D .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 5. (2023八上·玉林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 . 《史记》,作者司马迁,该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C . 孟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D . 《列子》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造父学御”“九方皋相马”等,寓意深刻。
  • 6. (2023八上·玉林期末) 请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有关的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写在横线上。

    ①鱼龙变化从兹始

    ②羽丰当展凌云志

    ③云鹏自有冲天志

    ④桂枝已报满园翠

    ⑤天地纵横任我行

    ⑥鹏翼欲舒万里天

    上联:

    下联:

  • 7. (2023八上·玉林期末) 请按内容理解,准确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借景抒情是诗文常用的手法。《白杨礼赞》以树赞人,“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庭中有奇树》开头写叶绿花盛,“”,这本是春日佳景,却引起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春望》的“”两句,描写长安城乱草丛生,能感受到诗人杜甫忧国伤时的感情。晏殊在《浣溪沙》写道“”,这两句既有对繁华易尽的感伤,亦有对旧识重来的欣喜。而欧阳修在《采桑子》的“”,则让读者感受到了西湖水平澄碧之美。

  • 8. (2023八上·玉林期末) 阅读《昆虫记》的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看起来,蜗牛对于萤而言,有极强的、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通常情况下,除去外套膜的边缘的地方,蜗牛的身体会微微露出一点儿以外,其余的躯体全部都隐藏在它的家中——即它背上的壳子里面,可能它觉得这样会更安全一些。于是,这位猎人跃跃欲试,准备发起总攻了。萤的身上长有两片颚,它们分别弯曲起来,再合拢到一起,就形成了一把钩子,一把尖利、细小,像一根毛发一样的钩子。这个小小的昆虫正是利用这样一件兵器,在蜗牛的外膜上,不停地、反复地刺击。但是,萤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很平和,神情也很温和,并不像恶狼般凶猛,乍一看起来,好像并不是猎人在捕猎食物、在咬它的俘虏,倒好像是两个动物在亲昵接吻一般。

    1. (1) 《昆虫记》的作者是国作家,他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该选段的主要内容是
    2. (2) 鲁迅先生将《昆虫记》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述理由。(结合选段内容至少要有两个理由)
  • 9. (2023八上·玉林期末) 综合性学习

    八年一班正在开展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分享介绍了我们玉林的物质文化遗产:横跨在南流江上,现在依然发挥着交通作用的云龙桥,州佩社区的古建筑万花楼,以及城北寒山的三圣庙和高山村的古民居明清建筑群。在活动课上,同学们学习了《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的精神,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此,八年一班呼吁学校加强文化遗产教育,请你就此向该校教务处提两点合理建议。你会怎么说?(含标点字数不超80字)

二、理解品悟(共38分)
  • 10. (2023八上·玉林期末) 诗歌鉴赏

    ㈠雁门太守行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报君黄金台上意,⑧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②句描绘了敌人率大军压境,仿佛黑云般滚滚而来,军情十分紧急;然云缝中射下日光,照在守城将士的铁甲上,金光闪闪,将士们严阵以待。 B . 第③④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表现了战斗的惨烈:鼓角争鸣,杀声干云,战场上血流成河,一缕紫色的阴影弥漫在夜空里,显得异常悲壮。 C . 第⑤⑥句写将士们乘夜奔袭,行军神速,天气寒冷,霜重鼓寒不闻声,更显气氛的悲壮。 D . 第⑦⑧句用典故,抒写了赤胆忠诚的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大无畏之情,感人至深。
    2. (2) 古诗讲究炼字炼句,用字凝练是诗歌的特点。请赏析“霜鼓寒声不起”的“重”字的妙处。
  • 11. (2023八上·玉林期末) 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此之谓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节选)

    孟子

    尊①德义,则可以嚣嚣②矣。故士穷③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⑥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①尊:崇尚

    ②嚣嚣:自得其乐、无欲无求的样子

    ③穷:不得志

    ④得己:得之于自身,即自得其乐

    ⑤泽:恩惠,恩泽

    ⑥见:xiàn,显露,表现

    1. (1)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由之

    2. (2) 请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②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 (3) 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4. (4) 下面对(二)《富贵不能淫》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景春提出观点是使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语气的“诚”字,可见他对于这一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张仪、公孙衍的钦佩与崇拜。 B . 孟子针锋相对,以强有力的设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的态度,一个“焉得”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与鄙视。 C . 本文是议论文,孟子先摆出景春的言论,然后抓住公孙衍、张仪的本质加以直接反驳,最后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D . 孟子以雄辩著称,他常采用排比的形式,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的实质。
    5. (5) 结合(二)文,请简述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的理由。
    6. (6) 请从(二)(三)两文中找出表现大丈夫的相同品格的两组句子,并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大丈夫怎样的品格?
  • 12. (2023八上·玉林期末) 文言文阅读

    千里江山一图展

    龚农

    ①在山水画史上,王希孟是大有成就的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千里江山图》全图构图周密,用笔精细,色彩鲜艳,是绘画史上青绿山水画的著名代表,通过此卷,可以看到北宋大青绿山水画的杰出成就。王希孟创作这幅画时,仅仅是一个年约18岁的青年。他的遭遇可以说是天妒英才的典型,在创作完这幅杰出的作品不久,他就因病逝世,年仅20余岁,令人叹惋。

    ②王希孟学习和创作绘画的时期皆在宋朝徽宗的时候。宋徽宗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确是一个好画家和艺术赞助人。他重视艺术尤其是美术的创作,设立翰林书画院,将大批画家召入宫廷,授以官职。成立专门机构搜集、收藏古代书法名画,古代绘画在他的统治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高峰。这一切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希孟十几岁时便在画学为生徒,宋徽宗从他的画中看出他绘画艺术的天赋,认为“其性可教”,亲自教授王希孟绘画技艺。半年之后,王希孟就创作了这幅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画成之后,被徽宗赐给了太师蔡京。牧仲的《论画诗》记载说:“宣和供奉王希孟,天下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断肠太师京。”作注说:“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

    ③王希孟生长和学习的年代,正是山水画创作开始崇古的年代。当时的山水画以古拙简朴为目标,追求古雅精工的效果。王希孟所学的显然不是古拙简朴的一路,而是精工浓艳一派。王希孟被他的处境影响,他个人的文化资历也决定了他自己的审美情趣。他的山水画浓艳灿烂的气氛也正符合当时皇室的审美要求。

    ④《千里江山图》正如其名,采用近乎俯视的视角,千里江山一图揽,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千山万水。莽莽苍苍,浩浩无垠;宏大雄壮,气象万千。画中的万峰千壑,星列棋布,重重叠叠,都浸在大江之中,岛屿相叠大江旷远,水天相接,河渚绵延;或一山孤处,或大山堂堂高峙,众多冈丘林壑分布其次;或二岳相望,或叠嶂层峦起伏峥嵘而各异。其山间岭上、汀旁岸边都有丛树林竹、寺观庄院、茅舍瓦屋,且皆有道路可通可寻。水中舟楫亭榭,繁密穿插,人物如蚁,不可胜数。总之,场面浩大,景物繁多,前无古人。这种场面,不可能是实地写生所得来的场景,而是通过一种诗意的想象,将千里江山的神貌艺术地再现。从诗意中寻找绘画题材正是宋徽宗朝画院的一个特征。

    ⑤《千里江山图》画法还比较明显,画山石,先用浓、淡墨线条勾出轮廓和大概形体,再用柔软圆润的长短线条加皴①.高峰皴法略近荷叶。上部(如山头、石顶)用苦绿接染。山石的下部(如脚坡处)多保留赭石色。上部用苦绿接染后,再以浓厚的石青或石绿色覆盖。浓厚的石绿或石青到赭石、苦绿接染处亦渐淡,愈到山头、石顶处愈浓。石绿和石青多是交替使用前一个山头用石青,则后一个山头或邻近的山头用石绿。再后或旁边的又使用石青,以显见前后左右的关系清楚。石绿和石青的颜色很厚(以致后来成块脱落),皆原色,十分灿烂艳灼。这在以前的青绿山水中是少见的。水纹用笔纤细,峰头纹一览无尽。水面尽染苦绿色,似乎背后加衬石青和石绿。天空用石青。水天交接处以赭色接染,气氛浑然一体。房屋多淡赭色墙,浓黑屋顶或浓黑中又皴以深重石青、石绿色,以引起观者注意,同时也加重画面的分量。人物多用粉画。江渚皆用浓石绿和石青横抹。水草用黑青绿点写,柳树用浓墨色写杆枝,鲜艳的石绿色刷写一组一组的叶条,杂树干亦以浓墨写之,或用苦绿点叶,或加点深重的石青。整个画而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中,气氛调和,色彩浓饱,分量沉重,光彩夺目。

    ⑥《千里江山图》通过绚丽的色彩、大气的构图、气势磅礴的题材,表现的是一种灿烂辉煌的美,反映着典型的宫廷的审美情趣。它构思的周密,用笔的精细,色彩的浓艳都比在它以前的青绿山水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标志着大青绿山水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代表着北宋后期山水画的杰出成就。

    注释:①皴cūn,中国画的技法之一。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王希孟是大有成就的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是《千里江山图》的作者。通过《千里江山图》的构思、用笔与色彩,可以窥见宋朝大青绿山水画的杰出成就。 B . 王希孟在宋徽宗的亲自调教下,绘画技艺精进,不出半年,他就创作了名垂千古、影响深远的《千里江山图》。 C . 王希孟以诗意的想象寻找绘画题材。《千里江山图》描绘了气势磅礴的千山万水,而单单是诸山峰的描绘就形态各异,蔚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D . 《千里江山图》的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中,大量使用石绿和石青两色描绘山川风物,间或用浓黑,人物则是粉画。
    2. (2)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采用逻辑顺序,对画作《千里江山图》做了全面介绍。开篇从画作《千里江山图》的时代背景、作者及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上的地位谈起。 B . 第②段引用牧仲的记载,既说明了王希孟在绘画上的精湛技艺,也表达了对王希孟英年早逝的慨叹。 C . 第③段指出王希孟的山水画浓艳灿烂的气氛也正符合当时皇室的审美要求,为下文介绍画作的艺术特点做了铺垫。 D . 本文的语言严谨、准确,同时又颇具文学色彩,典雅而有韵味,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形成某种呼应与“暗合”。
    3. (3) 结合文本,请简述北宋后期大绿山水画的突出特点。
  • 13. (2023八上·玉林期末) 现代文阅读

    这样的幸福

    ①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对不吵架的父母。但是能不能有这样的幸福,全靠运气,因为这只有父母两个人才能给,不是小孩子想要有就能有的。

    ②我很幸运,从我懂事的时候算起,一直到二十一岁父亲过世为止,我从没见过父母吵架,所以我常常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尽管因为几次逃难,遍历家道中落、人情冷暖的严峻考验,但是我并不觉得这个世界有多寒冷,心中永远葆有一股不灭的暖意。这股暖意,就是相处和睦的父母给的。

    ③出现在我脑子里的“记忆画面”,如果主角是父亲,那画面就是他正和颜悦色地跟母亲说话;如果画面的主角是母亲,那么画面就是她正和颜悦色地跟父亲说话。他们交谈时,总是和和气气,好像一个是主人,另一个是来访的客人。

    ④虽然是在家里,他们也很喜欢互相打招呼。母亲要出门,喜欢说一句:“我去百货公司了!”父亲就会说:“路上小心。”父亲从外面回来,喜欢对母亲说一句:“我回来了!”母亲就会说:“辛苦了,坐下来歇歇。”有些夫妻是不这样打招呼的,但是我的父母好像很喜欢。

    ⑤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从来没有出现过跺脚、拍桌子、摔碗盘,或者用力关房门出气的暴力场面。我们小孩子都不知道家里会有这种事。直到上了小学,有电影看了,才在电影里看到一些这样的画面。

    ⑥西方有一句谚语:“雄辩是银,沉默是金。”我年纪渐渐大了以后,才慢慢知道父亲和母亲也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那种情况一出现,他们彼此好像都有了戒心,立刻收起话头,不再争论,尽量让自己保持沉默。

    ⑦事实上,他们双方保持沉默,不只是不想争论,还是开始有心相让。在你让我、我让你的情况下,大家反而更能平心静气地检讨自己意见的偏颇。因为这个缘故,他们从来不吵架,而且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较少做出错误的决定。

    ⑧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但是彼此都能互相尊重。父亲每天清晨五点钟就会起来读书,点亮桌灯,研读他的化学课程,所以一到晚上八九点,就会哈欠连连,不停地打盹儿。因此,母亲和亲戚们晚饭后的夜谈,父亲都可以不必参加。

    ⑨母亲喜欢夜读,看章回小说。她习惯扭亮床头灯,读到夜深才抛书入睡。父亲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帮她灭灯,收起掉在地板上的小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⑩在我们家道中落之前,父亲每次要量身定做西服,一定会邀母亲同行。他不相信裁缝,不相信镜子,只相信母亲的眼睛。在我们因为多次逃难、家道中落、在漳州落难的时候,母亲每次变卖首饰,都会邀父亲同行,一来可以避免金店老板计算错误,二来父亲还可以一路保护她。

    ⑪母亲也曾经为一些事伤心落泪,要找人倾诉。那时候,父亲一定会坐在旁边安慰她。父亲也曾经为某件事难过,要吐露心事,母亲就会一边聆听,一边为他倒一杯茶。在那个时候,我会有一种错觉,以为父亲是母亲的父亲,母亲是父亲的母亲。

    ⑫在我们最后一次逃难之前,父亲投资一家“九龙餐厅”失败,家庭的经济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父亲心情非常郁闷。母亲就建议父亲,每天下午到港仔后海滩走走,散散心。她不但自己陪着父亲去,也叫我和二弟一起去。

    ⑬那时候我们住在鼓浪屿。“港仔后”是鼓浪屿西侧一条长长的美丽沙滩。沙滩很美,最适宜散步。母亲陪父亲在前面走着,我跟二弟远远地在后面跟着。我们特意走得很慢,好让父亲和母亲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话。

    ⑭看着他们越走越远的背影,我这个读过许多小说的高中生觉得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爸,妈,你们已经给了我们幸福!至于未来的日子怎么过,那算不了什么。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拼哪!”

    (摘自《读者》2022年第5期)

    1. (1) 下列对文本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点题,“我”因从未见过父母吵架而自认为是有福气的人,很感激相处和睦的父母给了“我”不灭的暖意。 B . 第⑩段叙述父亲定做西服邀母亲同行,而母亲变卖首饰要父亲同行的事情,表现了父母的相濡以沫,他们彼此信任、包容。 C . 第⑪段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巧妙地以“我”的错觉,表现了父母亲互相扶持、彼此关爱呵护对方的患难与共。 D .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撷取了生活中的多个生活片段表现主题,形散而神不散。
    2. (2)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①如果主角是父亲,那画面就是他正和颜悦色地跟母亲说话;如果画面的主角是母亲,那么画面就是她正和颜悦色地跟父亲说话。

      ②父亲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帮她灭灯,收起掉在地板上的小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3. (3) 文章最后一句话“爸,妈,你们已经给了我们幸福!至于未来的日子怎么过,那算不了什么。我们大家可以一起拼哪!”,请结合⑫⑬段概括并分析“我”所感受到的幸福的内容。
三、写作(50分)
  • 14. (2023八上·玉林期末) 轰轰烈烈的一年一度的体育文化艺术节已降下帷幕,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自己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喝彩,是否依然难忘那一幕幕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在运动赛场上目睹了运动员的风采,在舞台下感受着演员的辛勤付出及老师的精心指导,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以《我把掌声送给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写你的相关经历或见闻。

    要求:⑴文体特征要鲜明,要有真情实感。

    ⑵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⑶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