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红 梅  

    (日本)川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一边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从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她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呐。”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

    “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你妈记着点,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红梅”为题,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都穿插着对于“红梅”的描写,看似与情节关系不大,实则暗含着作者的深意。 B . 小说中父母性格的展开与文中对于一段记忆的来回叙说有着巨大的关系。 C . 小说语言朴素,节奏舒缓,故事相对不跌宕起伏,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塑造人物,用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 D . 小说整体风格平淡无奇,尤其是结尾戛然而止,使人意犹未尽。这典型的代表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
    2. (2) 小说中的“红梅”多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3. (3) 请简要分析女儿在小说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