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下·原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有的青少年因为不够自律、信息素养不足,很容易沉迷网游,荒废了宝贵的光阴。也有的青少年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充分利用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如跟随名家上在线古诗词课程,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和信息素养的高低有直接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青少年已经身处泛在网络环境之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是当前未成年人的首要上网设备,未成年人群体中拥有手机的比例已达65.0%。如此背景下,很显然堵不如疏,禁止不如赋权。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使用网络,具备应有的信息素养,更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杨媛媛《善用网络媒介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中国教育报》2022年3月16日)

    材料二: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33亿,占全体网民的50.7%。而《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也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短视频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最喜爱的视频内容形态。的确,过去我国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县级市的中青年群体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满足。通过直播、短视频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媒介形态,这一群体的文化娱乐消费热情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井喷式的释放。

    尤其是在疫情下,移动互联网的媒介迭代效应愈加显着。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形态,尽管水准依然相对稳定,但也暴露出传播范围、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的突出问题。直播、短视频,这些媒介迭代周期下的新兴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大众、通俗的视角,更接地气儿,更贴近日常生活,更有真实的代入感。在疫情期间,直播、短视频同样很好地起到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效果。

    紧贴受众需求、积极求新求变,是当前这一轮以移动互联网为标识的媒介选代周期的基本特点。近年来,网信办、文旅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围绕直播、短视频行业不断建标准、推联动,加大全行业的自律力度,进一步明确相关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然而,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强化算法推荐的价值观引领,进一步发挥直播、短视频的主流价值效能,切实有效地引领科技向善。

    (摘编自孙佳山《主流社会期待新兴媒介大作为》,“人民网”2020年3月2日)

    材料三:

     网络信息多样、开放、共享,却一味迎合受众的阅读偏好,计算方法简单,定向推送粗暴,让读者尤其是鉴别力、自控力不强的青少年越“好”越“偏”。据专家介绍,用户爱看什么,就把什么送足喂饱,让人停留在舒适圈,看似浏览了很多信息,实则信息非常单一,无法拓展知识面,这在传播学上被称为“信息茧房”。如此,孩子深陷其中就很难丰富知识结构,尤其一些平台的定向推送存在“泛娱乐化信息多,低俗内容多,未经核实内容多”的“三多”现象,更有可能给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摘编自杨玉龙《别让青少年受困于“信息茧房”》,《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2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报告显示,65%的未成年人将手机作为首要上网设备,由此可见一味禁止并不能有效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 B . 以直播、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形态紧贴受众需求、积极求新求变,使各地区人们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得到猛烈释放。 C . 对于新兴媒介,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明确互联网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也要给予包容空间,以促进其发展。 D . 一些平台通过简单计算定向向用户推送信息,虽然信息单一,但也促进了青少年对某一领域的深入了解。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提供游戏,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而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因此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十分必要。 B . 疫情下,传统媒介形态的短板被暴露,新兴媒介形态凭借更接地气、代人感强等优势取代了传统媒介,深受人们喜爱。 C . 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和短视频用户规模庞大,这表明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形态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 . 用户被困于“信息茧房”,虽然有一些平台一味迎合读者偏好的因素,但是也与读者自身缺乏鉴别力、控制力有关。
    3. (3)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