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a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已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已者,问焉以资切碳,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菟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压夫,以火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已者是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已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把之而不甘问卷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恶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来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节选自清·刘开《问说》)
(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恶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句读之不知,感之不解,或卵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逼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唐韩愈《师说》)
①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