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下·恩施月考)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 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是礼之所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人不独其亲 ②盗窃乱贼而不

      ③故外户而不闭  ④人生而有

    2. (2) 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选贤能           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B . 人不独亲其亲    制礼仪以分之 C . 以养人欲     渔人甚异 D . 天下公    坻,为屿,为嵁,为岩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是礼之所起也。

    4. (4) “和睦”是儒家思想之一,荀子从反面强调“”,意思是一旦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孔子从正面强调要“”,也就是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是社会和平安定。
    5. (5) 据考证,孔子因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故希望有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乙文荀子创作《礼论》,论述“礼”的起源,其目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