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慈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慑棘矜,非栝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厄,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 , 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日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B .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C .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D . 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案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八州”,借指居于雍州外的六国,“九州”则代称古代中国大地。 B . “庙”,指平民至天子的祭祀祖先的场所,“七庙”是古代天子的宗庙。 C .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D .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B . 甲段采用对比论证,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C . 甲、乙段文字关于秦国兴亡的史实可互为佐证,乙文中的两处“诸侯”即甲文中的“齐、楚、燕、赵……中山之君”。 D . 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对比、对偶等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贾谊政论文的磅礴的气势和话语的分量,议论也更加酣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5. (5) 根据乙文概括“其救败非也”( 他挽救败亡的方法错误)的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