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2五上·广阳期末) 【活动9】一样物品,两样感受雨伞

    雨伞是人们雨天出行必备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有3500 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

    关于雨伞的发明,民间有诸多传说。流传最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天,常常挨雨淋。鲁班为了不让送饭的媳妇让雨淋着,沿途建造了一些避雨的亭子,天下雨了,便可在亭子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能多设,而且天气如小孩子的脸变化无穷,尤其是夏季雷阵雨的天气,说下就下,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有个随身的亭子该有多好?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的木质骨架,装上伞把。于是世界上第一把雨伞就这样问世了。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为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雨伞也在不断地改进、更新。最初鲁班大师发明的雨伞是笨重的木质骨架;到像《毛主席去安源》拿着的粗大、笨重的竹子骨架油纸雨伞;后来人们又把油纸雨伞改为黄色油布雨伞。这种雨伞不光是笨重,不便携带、那熏人的油漆味人们也很难适应。再后来人们用细钢条做成骨架,用不同颜色的布做成雨伞,雨伞又太长,携带还是不太放便,最后改造成现在自动折叠的自动伞。用时自动撑开,不用时折叠后放在背兜里,随身携带,非常方便。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能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母亲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母亲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母亲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听了母亲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_____(坚 艰)难,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扳,“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母亲织了一夜的布。我悄悄地走到母亲跟前,用_____(颤 颠)抖的声音喊了一声:“娘!”母亲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母亲笑了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母亲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母亲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说:“去吧,你要的伞!”

    我惊叫着,从母亲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_____(转 传)。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母亲那笑得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 (1) 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在至少有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
    2. (2) 伞的历史发生了很多变化,从鲁班发明的伞、到竹子骨架的 伞,再到可以折叠的  伞。
    3. (3) 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4. (4) 母亲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沉思良久”的意思是:,母亲之所以沉思良久是因为,从中可以体会到

    5. (5) “我偶一抬头,望见了母亲那笑得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了,“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是因为
    6. (6) 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为什么还舍不得扔掉它?
    7. (7) 同样是写伞的文章,但是两篇文章却有很大的不同,请你阅读《雨伞》《伞的故事》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 T 型对比图,从表达方式、描写内容、抒发情感三方面来比较一下。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雨伞》

      比较内容

      《伞的故事》

      A.重在说明事物。

      B.重在讲述故事。

      A.讲伞的发明过程和发展变化。

      B.讲了母亲为我买伞的故事。

      A.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B.我对伞的喜爱之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