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古代私学传统发端于先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把“有教无类”作为一项准则推广后,私学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了整整两千年。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各种形式的私学遍地开花,大批知识分子热心于社会教化的推导工作,在教育平民化普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十分发达,多数来自于私学的积累和实践。
——摘编自徐庆全《中国古代书院》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儒家)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 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
取消读经讲经课 |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材料三:1978年6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教育部于1979年在全国11家高校建立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行前外语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自此,中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出国留学热潮。
——摘编自新华社中国政府网《新中国档案: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战略决策》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