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 , 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 夫!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延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B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C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D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布衣,麻布之类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衣着,故代指平民。“白衣”“青衫”也指平民。 B . 比行,并列、并排,此处指相提并论。这里的“比”与《论语》中的“比及三年”不同。 C . 书社,即将社员之名籍书于社簿,是一种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后多用做出版社的名称。 D . 殆,相当于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中的“殆”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谒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不肯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无功不能接受俸禄,并立刻催弟子驾车离开。 B . 公上过到越国游说,越王欣赏公上过,想把大片土地和百姓分封给他作为他游说墨子到越国的条件,公上过回去禀告了墨子。 C . 墨子认为越王和公上过都不了解他的心意。假如越王不听从、不采纳他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他,他也觉得用不着。 D . 楚昭王认为石渚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不一定要受到惩处,想赦免石渚让他重新任职。石渚感激但没有接受君主的恩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原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②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

    5. (5)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本文是怎样阐述这句观点的?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