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入学...

更新时间:2023-04-13 浏览次数:33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实际上是一种赏析,这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论析,是一种科学化方法;赏析基本上是一种艺术化方式。在对微型小说的评论中,赏析是最接近于艺术本身的,所以它最使读者感到亲切愉悦。由此可见,文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欣赏:创作是对人生的审美欣赏,而赏析则是对创作(欣赏)的欣赏。赏析的析,则指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把整体欣赏过程中的印象依据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以分析、阐释,使读者不仅知其然,知其美,而且还知其所以然,知其为什么美,美在哪里。

    鉴赏微型小说,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和读者一起进行审美活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共同创造。只有通过鉴赏,包括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读者的鉴赏,才能发挥微型小说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益。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解读、阐释和借鉴,这对于微型小说的作者、读者以及一切爱好者而言,也可称之谓艺术向导,它能让他们从这些长短不一的赏析文字中,在赏心悦目之中悟出一点有益的东西来。

    微型小说,形态各异,别具一格,鉴赏就是要根据这些作品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的特点,选择一个特定的艺术角度,用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去观照和分析,从中发现美,寻找微型小说中表现美的艺术规律。这不仅是一种审美鉴赏的艺术活动,而且也是对微型小说进行阐释、欣赏、分析的文学评论实践。也许,它们会给微型小说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微型小说的审美鉴赏导论》)

     材料二

    在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中,从时间上来说,往往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而这“瞬间”,特别在心理小说中如果艺术化地表现为人物的“心理时间”,那么,它将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人物隐蔽深邃的内心世界的奥秘。《老木》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作者捕捉主人公老木在车站送处长出差这个“一瞬间”的尴尬心态,运用特殊的“心理时间”,最大限度地放大或延长心灵的曲折流程,折射出心灵镜子映照出的官场社会相。从老木的心理感觉中,处长对他说的告别话漫不经心地答应着,而握着的手又很快松开了,一副随便、冷淡的态度;从他的视觉中,眼前的处长“一副长者之风”,高高在上,而作为下级公务员的他,心存畏惧之意,当然不敢仰视,连说话都只“讷讷”然了。再接着打破原有的时空界限,把已逝去的时间再倒回来,道出了处长送别时不高兴的缘由:一是本来联系坐小轿车到车站,如今因小轿车送产妇到医院而改坐了吉普车,这有损于他处长的威信;另一件是处长临行前与局长告别时遭到了“冷遇”,恰又被下级老木看到,大伤了外长的面子。老木的内心世界“总觉得是自己得罪了处长”,处于一种“芒刺在背”的境地,作者对老木这个公务员在上级面前呈现的卑怯心态和惶恐情绪的描述真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虽然从物理时间计,只有二三分钟,但在主人公的感情世界里,如果以心理时间计,则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从物理空间看,车站是如此的宽广,又如此的喧嚣,但从心理空间看,老木感觉到“巨人的、无边的沉默把他压得不敢呼吸”,站台一下子变得“无声无息”。这种充满窒息压抑气氛的空间正是老木感情化了的感觉,是主观化后造成的一种变形世界。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心理时间的感情长度》)

    材料三

    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结尾。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把它当做微型小说三要素之一:“(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所以,作者往往在结尾处妙笔生花,做足文章,恰似凌波仙子临去那秋波一转,勾去人魂魄,似惊似呆,余意绵绵。《小站歌声》的结尾就有这种艺术魅力。作品写女教师她要回城结婚,然后就留在城里了。孩子们舍不得他们的教师离开,一曲《好人一生平安》把孩子们的纯真童心献出来了,把他们感情的泪水宣泄出来了。已上车的苗老师也泪流满面,融入这遽然诀别的场面之中。小说结尾处一个意外的“交代”,把隐情的包袱一下子抖开: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女教师患了白血病,估计只有半年的寿命了。这真是晴天一声惊雷式的转折,写出了山村女教师为了不使学生悲伤有意地隐瞒了悲剧性的真情,却编造出喜剧式的结婚理由,让学生安心学习。这一无奈的善良的“欺骗”,显示她的美好心灵。为刻画普通山村女教师的形象,添上了具有艺术张力的关键性的一笔。

    结尾,对读者有没有吸引力、感召力,至关重要,正如《小站歌声》的结尾那样,能使读者触目惊心,产生无限的遐想,甚至勾魂摄魄,使人执卷留连,看过数日,犹觉声音在耳,情况在目,心绪绵绵,终不能忘怀,这就是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的结尾的艺术魅力所在。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临去秋波,余意绵绵》)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型小说赏析,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是最接近于艺术本身的、使读者感到亲切愉悦的艺术化的审美欣赏方式。 B . 赏析是对创作的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发挥微型小说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益。 C . 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型小说鉴赏就是一种解读、阐释和借鉴,可称之谓艺术向导,让读者从赏析文字中悟出有益的东西。 D . 微型小说在结尾处妙笔生花,做足文章,都是采取出人意料的方式,似凌波仙子临去那秋波一转,勾人魂魄,余意绵绵。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微型小说叙事艺术中,只有善于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并艺术化地处理人物的“心理时间”,才能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B . 小说《老木》按时间空间顺序叙写了老木送处长上火车,“没有派到轿车”损害处长威信,“看到了处长的尴尬”伤了处长面子,心理和情绪描写入木三分。 C . 小说《小站歌声》采用了突转的手法,先是叙述学生到车站送别要结婚的教师,然后再点明三天前教师查出了疾病,这种欲显先藏的手法凸显了教师的高贵品格。 D . 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方式,也是一种文学评论实践,三则材料抓住微型小说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特点,对微型小说进行阐释、欣赏、分析,形成了并列式结构。
    3. (3) 下列说法,不能表示微型小说特征的一项是()
      A . 阿·托尔斯泰:微型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B . 刘熙载:短篇宜纡折,不然则味薄。 C . 谢榛:结处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D . 李渔: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
    4. (4) 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如何鉴赏微型小说。
    5. (5) 结合文本材料内容,赏析下面微型小说。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 2.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就是这回事儿。真是的;我想我该喜悦,却没怎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了。

    “妈,剩的钱给你。”

    “多少?”

    “五毛二。”

    “你留着吧。”

    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

    我还经常去出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在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号响大哭,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想死。我那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话说了许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

    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接着我。

    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利”也出来了一次:“还坐这儿?”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终于“葛列高利”又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列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嘟囔道:“哟嗬,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站住!”“葛列高利”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接着抹他的那一撇小胡子。

    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接着我。

    “葛列高利”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语调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葛列高利”转身就走-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带我去讨还小人书》

    文本二

    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直烤我的脸。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翻出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图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图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 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会舍得给你钱的吗?”

    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让我觉得书是世界上最值得花钱的东西》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本一写“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那份儿喜悦,应该喜悦时“我”却哭了,写出了作者发表作品时的复杂感情,引出了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B . 文本一“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表现母亲为儿子讨书的愤怒冤屈。 C . 文本一最后写“葛列高利”转身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写母亲的行为感动了警察。 D . 两则文本都多次写到了母亲的语言,人物语言简洁干脆,展现了母亲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情感,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够读书所承受的一切。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母亲代我向警察承认错误,代我保证以后绝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作者不直接呈现母亲语言,因为母亲讨要书时间长久,过程复杂,写出来需要很多笔墨。 B . “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叙述时插入了议论性文字,表达了自己让母亲失去尊严的强烈自责与愧疚之情。 C . “母亲不说话,不瞧他。”“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神态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警察“葛列高利”的轻视,为后文小人书要回来做铺垫。 D . “大檐帽歪戴着”“留撇小胡子”“桀骜不驯”“冷笑着”“用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抹他的那一撇小胡子”表现了作者对警察“葛列高利”讽刺与嘲弄。
    3. (3) 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清代刘大櫆说:“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请简要分析文本二的平奇之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 , 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 夫!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延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B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C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D . 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布衣,麻布之类的衣服。因布衣是平民衣着,故代指平民。“白衣”“青衫”也指平民。 B . 比行,并列、并排,此处指相提并论。这里的“比”与《论语》中的“比及三年”不同。 C . 书社,即将社员之名籍书于社簿,是一种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后多用做出版社的名称。 D . 殆,相当于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中的“殆”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谒见齐景公,齐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不肯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无功不能接受俸禄,并立刻催弟子驾车离开。 B . 公上过到越国游说,越王欣赏公上过,想把大片土地和百姓分封给他作为他游说墨子到越国的条件,公上过回去禀告了墨子。 C . 墨子认为越王和公上过都不了解他的心意。假如越王不听从、不采纳他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他,他也觉得用不着。 D . 楚昭王认为石渚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不一定要受到惩处,想赦免石渚让他重新任职。石渚感激但没有接受君主的恩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原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②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

    5. (5)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本文是怎样阐述这句观点的?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说明。
  • 4.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

    梅尧臣

    瓜蔓水生风雨多,吴船发棹唱吴歌。

    槎从秋汉下应快,人忆故园归奈何。

    世事静思同转毂 , 物华催老剧飞梭。

    茶官到有清闲味,海月团团入酒蠃

    【注释】①瓜蔓水:指农历五月黄河水汛。②转毂:飞转的车轮。③茶官:梅尧臣一生嗜茶。他做地方官时曾深入茶区考察茶叶的生产,自称“采茶官”。④酒蠃:用螺壳做成的酒杯,后亦泛指酒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首联点明了送别时正值五月黄河汛期,友人乘船从吴地前往海州赴任。 B . 诗人料想友人的船行进速度很快,如果忆念故园,想要回归又能怎么办呢? C . 颈联兼用比喻、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有这种兼用。 D . 尾联感慨自己过着一种清闲无聊的生活,只能引月光入酒消愁,真情流露。
    2. (2) 钱钟书评价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梅尧臣的送别诗中情感含而不露,显示出一种理性的风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阿房宫赋》中,“”两句采用质问语气,谴责秦朝统治者贪婪掠夺天下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不知怜惜的行为。
    2. (2) 荷,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咏荷名句数不胜数。王国维认为《苏幕遮》(燎沉香)中“”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
    3. (3) 屈原开创了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美人”这一意象广泛出现在文人创作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问题。

    126年前,几位排字工人在上海创业,办起一家印刷作坊。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①            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它就是商务印书馆。横跨三个世纪,商务印书馆创下了诸多“第一”:出版了最早的自编英语教材《华英初阶》,编辑了“吾国第一套初等小学教科书”,建成了亚洲第一图书馆······商务印书馆不单是个出版机构,更是一个文化重镇。它与北京大学齐名,并称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严复、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陈独秀、茅盾、叶圣陶、冰心·.····这些如星辰般闪耀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人名,都与它有着 ②             的联系。“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这是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晚年写的诗。正是张元济们“昌明教育”的理想,让众多文化大家与商务印书馆结下③           , 从而谱写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个传奇。如今,商务印书馆大楼静静地矗立在王府井繁华的街道旁,那副张元济先生题写的对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则像一位穿越时光的老人,将一代代商务人传承百年的文化根脉与理想娓娓道来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红楼梦》) B .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祝福》) C . 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哦,香雪》) D . 这所房子下多大的雨,绝对,绝对不漏!就是呀,夏天稍微热一点。(《四世同堂》)
    3. (3) 画波浪线的句子除引用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请指出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死亡,是所有人类必须经历的,是人生的终场。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人类寿命延长,甚至想找到永生奥秘,但 。也许未来科技发达了,有机会达到永生吧。死亡与衰老相伴,不过科学家发现,人类衰老过程并不匀速进行, , 其中衰老速度最快的是34岁、60岁和78岁三个节点。人在 34岁时,最容易感应到生活、工作、婚姻等压力,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不论男女,在这阶段也很容易衰老。60岁是死亡高发的一个年龄阶段,60岁刚刚结束工作,原本应该享受退休生活,但刚刚退休的人反而不适应,闲的时间太多就总是瞎想,不够豁达就容易加速衰老。78岁身体机能已经处于“晚期”,越是生性豁达的人,晚年生活就越是幸福快乐。反而经常焦虑自己、焦虑子孙后代的老人家,因为心态的变化,会加速身体衰老的过程。总之,。心态摆好来,活得更久来。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习主席2023新年祝福

    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南方周末》2023新年贺词

    即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张桂梅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