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文本二: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大抵为人,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行步趋跄,不可疾走跳踯。
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
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依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摘编自《童蒙须知》《劝学文》)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B . 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C . 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人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D . 凡此种种/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下饮黄泉”中的“下”字与“济水东流”(《登泰山记》)中的“东”字用法相同。
B . “其义自见”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见”字含义不同。
C . “心到最急”与“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两句中“急”字含义不同。
D . “工拙如何”与“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两句中的“拙”字含义相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本二认为,童蒙教育应从服装穿着、言行举止、打扫卫生、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展开,先不涉及修身治心、事亲接物。
B . 坚持读书,读的遍数多了,就能够背诵并理解书中的思想内容。这种观点和《劝学》借“鸳马十驾”“金石可镂”表达的思想相似。
C . 表敬意时,古人根据对象的不同称名或称字。如:称呼长辈,要称呼他们的名,不能称字;提到历史人物孙权,辛弃疾称呼的是字。
D . 古人以右为尊。如:白居易被贬称为“左迁”;晚辈陪同长辈行走在路上时要站在道路的右侧,和长辈并立时要站在长辈的左边。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
-
(5)
在如何读书学习的问题上,两则文本提到了多个因素。对于“心”这一因素,两则文本表达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对于“心”与其它因素间关系的认识,又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