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福州期末) 阅读以下杂文,完成各题。

    文艺批评不能全成了“文艺表扬”

    彭超

    以为选片前已做好功课,走进影院才知道上了好评的当;以为新出大剧热度高、评分高,充了会员追起来才发现是“坑”。如今文艺市场,不仅影视剧,就连某些文学作品也难逃口碑“翻车”现象。

    某种程度上,文艺批评是“避坑指南”,但何以频频成了“挖坑指南”?恐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能解释的。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文艺批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文艺表扬。”君不见,新作未出,“舆论攻势”已经开始。有砸钱营销的,有制作方、平台方“控评”的,有粉丝为自家“爱豆”刷分的,还有“小圈子”里抹不开脸面、互相“捧臭脚”的……好话套话多,真诚批评少,文艺批评喑哑失语,隔靴搔痒,渐渐成了“温吞水”。一来二去,大量创作乍看“花团锦簇”,细探却是“镜花水月”。文

    艺批评理当“成为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好的文艺批评,看得透彻,说到关键,不仅能揭示作品的价值意义,提升审美趣味,也是引导创作、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金圣叹对《水浒传》《西厢记》等作品的精到点评,不仅力推小说和戏曲走向彼时文学的主流地位,至今也是人们细读文本的重要参考。茅盾先生在应邀为《地泉》作序时言辞犀利指出“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作者大度收入书中,希望读者“得到些宝贵的教训”。反观当下,好评“尬夸”趋于同质,鲜少出现的差评,相关方面还难以接受,甚至闹出诉讼官司。文艺批评的精神荡然无存,又如何发挥正面功效呢?

    鲁迅先生说:“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将自己对现实和生活的亲历感受融汇其中,触景生情,缘事而发,这样的批评无论是赞美还是鞭挞,都会有理有据、有力有节。讲“好话”和“坏话”都是文艺批评题中应有之义,但难点显然更在于如何不留情面、尖锐锋利地批评。事实上,随着人们文艺鉴赏能力的提高,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受众都已有了基本判断,不好的作品再怎么造势也难获好口碑,好的作品哪怕“零营销”也不见得会被埋没。当此之时,如若文艺批评还滞后于绝大多数人的实际体验,实在太不应该。

    如今,有些评论家总爱调侃“我为人民看烂片”,虽是戏言,却也点明了文艺批评还是要自觉为人民服务的。打磨好文艺批评这一“利器”,关键是确定评价标准,“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坚定立场,就要敢于底气十足说真话,而非唯唯诺诺看人脸色,甚至为利益所绑架。更进一步,就得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文艺创作现象面前,廓清迷雾、去伪存真,提出问题、对症下药,以真知灼见启示作者、启迪读者,前瞻并引领文艺创作走向。

    新时代呼唤真诚的文艺批评,必然也容得下“坏处说坏”。构建文艺批评的良好生态,文艺创作的“百花园”定会更加芬芳馥郁。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说法,并不能解释本该是“避坑指南”的文艺批评为什么频频成了“挖坑指南”。 B . 在现在的文艺市场上,出现口碑“翻车”现象的文艺作品,既有文学作品,也有影视剧作品。 C . 随着文艺鉴赏能力的提高,人们已经能够清晰地作出判断,“阳春白雪”的文艺作品,口碑必然要好于“下里巴人”的作品。 D . “好话”和“坏话”都是文艺批评应有的内容;而要想作出良好的文艺批评,确定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2. (2) 下列各选项中,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以金圣叹、茅盾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目的是论证如果文艺批评的精神荡然无存,就不能使文艺批评发挥正面功效。 B . 作者引用鲁迅先生关于文艺批评的言论,是为了论证正确的文艺批评无论是赞美还是鞭挞,都是真正有价值的。 C . 作者引用有些评论家“我为人民看烂片”的调侃,揭示了人民的欣赏水平不够导致了影视市场烂片横行的现象。 D . “打磨好文艺批评这一‘利器’”“文艺创作的‘百花园’定会更加芬芳馥郁”,作者巧妙地运用借代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3. (3) 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