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二下·衡阳) 民族观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新唐书》

    材料二:在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逐步向近代民族观转变。革命派初期的“反满”宣传蕴藏浓厚的华夷之辨色彩,后来则提出五族共和的近代民族观念,体现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之中。这种转变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价值。

    ——封安波《论20世纪初华夷观向近代民族观的转变》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经历三个阶段的认知过程。第一阶段:从党1921年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第二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转型及发展。抗日战争中,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的生存威胁和共御外侮、保卫国家的共同斗争经历,使各民族空前地团结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促成了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全面苏醒,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华民族观的伟大实践。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平等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民族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派的民族观在思想理论成果上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观转变对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价值?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全面苏醒的体现?建国以来我国为实践民族政策进行了哪些政治法律制度探索?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的民族政策有何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