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五...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 1. (2023高二下·衡阳)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民族迁徙改变了农耕世界政治格局 B . 民族迁徙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 C . 民族迁徙破坏了农耕地区经济发展 D . 民族迁徙激化了游牧和农耕世界的矛盾
  • 2. (2023高二下·衡阳) 起先,埃及人和马其顿人是以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身份去东方的,他们强制推行希腊化模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发生了变化,希腊化文明成为了一个“混合物”而非“移植物”。这说明文化交流( )
    A . 是相互的 B . 以军事实力为后盾 C . 是政治行为 D . 应尊重当地文化传统
  • 3. (2023高二下·衡阳)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又转而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 . 伯里克利 B . 屋大维 C . 亚历山大 D . 穆罕默德
  • 4. (2023高二下·衡阳) 罗马人在对外征服过程中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开始模仿东方社会某些腐败堕落的生活,元老院为讨好群众规定并出资支持阿波罗节等节日。由此可见( )
    A . 罗马开始全面学习东方 B . 希腊文化被强加到罗马 C . 罗马人被外来文化渗透 D . 政府旨在增强民族认同
  • 5. 《元史》记载: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丘)征身毒(印度),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该次蒙古西征( )
    A . 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 . 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 . 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 .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 6. 拿破仑对外战争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宣传《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在欧洲,封建、 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拿破仑战争(   )
    A . 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 B . 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 C . 打击了欧洲的君主制度 D . 使欧洲开始走向统一
  • 7. (2023高二下·衡阳) 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恩格斯说:“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 B . 拿破仑战争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 C . 拿破仑穷兵黩武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 . 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
  • 8. 张之洞称“《中庸》曰‘来百工,则财用足’。夫以足财归之于工,此古圣人之富国之要策,重工之微旨也”;梁启超称“《周礼》有保富之义……国有富人,彼必出其资本与制造等事,以求大利”。两人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 . 托古改制 B . 兴办工业 C . 富国利民 D . 工商皆本
  • 9. (2023高二下·衡阳) 1896-1898年,共有40余人自各地来信,请求时务报馆帮助办理各类事务近60项,其中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教师,拟建藏书局请代购书籍,请代为收集各种工艺方法,请代为推广销售报刊等。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时务报馆(   )
    A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 . 广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C . 使报刊成为救亡主要途径 D . 倡导维新顺应社会潮流
  • 10. 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头发在清末民初社会变革中,再次成为政治的一个目的。在激烈的政治、社会变革中,王国维从不公开发表政见的知名学者,但他的辫子却显然公开发出了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王国维留辫子只为表达他对大清的效忠 B . 王国维留辫子纯粹是为了标新立异 C . 王国维留辫子说明他动了复辟帝制的心 D . 王国维的辫子被赋予一种理性的意义
  • 11. (2023高二下·衡阳)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 . 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B .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 . 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D . 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 12. 《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 . 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 13. 下表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

    国家

    文化

    印度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 . 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 B . 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C . 全盘否定本土传统文化 D . 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 14. (2023高二下·衡阳) 下图为作于1956年的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印有英、法、美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名义正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高举印有“阿拉伯民族主义”(Arab Nationalism)的旗子,将其拦住。纳赛尔后方垂钓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

    A . 反殖民主义情绪高涨 B . 埃及沦为大国间激烈斗争的棋子 C .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 苏联掌握解决运河争端的主导权
  • 15. 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口号传递的主要精神是( )
    A . 携手共进守望相助 B . 更快更高更强 C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 . 团结友谊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
  • 16. (2023高二下·衡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说:“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公民内部轮流执政……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材料二: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矩,最后抢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三:罗马帝国的法学家们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 (1) 材料一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2. (2) 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学系统涉及哪些方面。
  • 17. (2023高二下·衡阳) 民族观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新唐书》

    材料二:在20世纪初期,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逐步向近代民族观转变。革命派初期的“反满”宣传蕴藏浓厚的华夷之辨色彩,后来则提出五族共和的近代民族观念,体现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宪法》之中。这种转变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价值。

    ——封安波《论20世纪初华夷观向近代民族观的转变》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经历三个阶段的认知过程。第一阶段:从党1921年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第二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转型及发展。抗日战争中,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的生存威胁和共御外侮、保卫国家的共同斗争经历,使各民族空前地团结在一起,并且在此基础上促成了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全面苏醒,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中华民族观的伟大实践。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实现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平等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民族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民族观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派的民族观在思想理论成果上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观转变对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价值?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全面苏醒的体现?建国以来我国为实践民族政策进行了哪些政治法律制度探索?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今天中国的民族政策有何建议?
  • 18. (2023高二下·衡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雍正皇帝表示:“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又认为所谓“夷狄”仅是地域上的一种划分,“本其所生而言,犹今人之籍贯耳”,“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否认这是“中外”划分的标准,并认为“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为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

    ——摘编自李大龙《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较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下了革命火种。1936年5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提出了党的民族平等主张及对回族解放的关切。1936年10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却写下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尝试。

    ——摘编自郑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雍正帝对于传统“华夷观’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并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落实民族政策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