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就是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将二者相结合、相对照、再匹配的理论。帕森斯之后,舒伯拓宽了生涯规划的内容,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使不同特质的人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人的职业生涯是发展变化的,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也丰富起来,“生涯”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与普通的工作不同,“生源”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具有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二是指连续性的、稳定的职业。舒伯认为,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

    因此,舒伯创造性地用“生涯彩虫z图”来表示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个人生活的广度,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主要的生涯阶段;个人生活的空间,即个体所扮演的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这九种生涯角色。舒伯还将生涯发展阶段和在各个阶段人的角色结合起来,提出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在不断探索发现、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模式,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舒伯认为,15~24岁是个人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的黄金周期,这一时期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试探期(15~18岁)、转换期(18~22岁)和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中的“试探期”。其主要任务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并形成暂时性的决定,而且需要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

    (摘编自《一文读懂“什么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二: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后发问,大学就业指导为何总是"水水的"?网上猛搜信息,线下四处打听,“大数据填志愿”颇受欢迎,号称“顶级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机构大有市场……这背后站着的一个个迷茫的考生、焦虑的家长,都指向同一个话题——生涯规划教育。

    现实中,关于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而且是“被开始”的。很多人选择学校、专业,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专业如何倒在其次——选专业靠感觉、凭印象,甚至完全依赖家长。也国此,很多网友后来吐槽,现在眼睛里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

    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志向很惰懂,对不同岗位的选择无所适从,甚至对就业有抵触心理……近年来,“慢就业”火热,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圆素,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系”。不少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够,老师多由学院辅导员“客事”,不少学生只为混学分,其效果可想而知。

    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情,必须高度重视,早做打算。

    着眼长远,要强化顶层设计。目前,碎片化的就业指导,距离需求相去甚远;零星、不成体系地开展,更难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门不妨加强统筹课划,出台专门的教有计划、指导方案等。比如在英国,学校会为9~1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规划;在日本,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等等。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救,这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需要专业的师资支持,没有长远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动,很难完成。

    立足当前,可以做的也有很多。各高校有必要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立足实际,着力补齐短板,把“水课”变成“金课”。对中小学来说,当前一些学校已有相关尝试,今后不妨投入更多资源,步子迈得更大些,主动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比如国外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每学期轮换,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专门配备职业启蒙志愿者……多方合力,让孩子对自己、对职业、对今后的生活有更多认识和想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这是学生最需要的“干货”,也正是教育者、社会的责任所在。

    (摘编自《“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开始》)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清楚个人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是“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前提。 B . 舒伯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从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去思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 C . 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人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缺乏对自身和对岗位的认知等方面。 D . 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面对就业有抵触,对岗位选择无所适从的“慢就业”心理。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生涯规划,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相比,前者内容相对丰富。 C . 根据舒伯的黄金周期说法,生涯规划教育至迟在高中阶段就应该开始。 D . 现在的学生在报考大学及专业时,有了从看重、计较分数到看重专业的变化。
    3.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 梁从诚没有按照母亲林微因的期望选择清华建筑专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北大攻读历史。 B . 毛泽东结束了为期五年半的师范求学生涯,立刻投身革命事业,为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 C . 面对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难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导致报考人数居高不下。 D . 湖南考生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成绩,以全省文科第四名的身份报考了自己钟爱的北大考古专业。
    4. (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这句话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所启发。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
    5. (5) 高中生为什么要重视“生涯规划教育”?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