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三下·南通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前,民间的教会、学校和社会组织,是传统社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以非国家行为来推动社区治理。一战期间,社区中的学生和教师被组织起来,参加战时生产等工作,许多平民百姓热心于分担战争的重担。1929 年之后,社区组织四分五裂缺乏协调,无力维持社会自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加强了对社区的救济。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经历了 20 年的“黄金时期”,为国家介入社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英美国家的社区政策突出表现在对城市贫困区、边缘人群的救济方面,可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的一部分。国家和区域政府以及私营公司正在接管社区的许多职能。

    ——摘编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前,传统的社会治理主要依赖官方与民间系统,治理方式上依靠官权和绅权的结合,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晚清以来,各种社团逐渐出现,在救济与调解纠纷等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同时,工人、资本家、外国人的出现,既增加了新的治理对象,也加剧了原有治理对象的复杂性。伴随着国民思想的进步与法律意识的觉醒,传统社会的“人治”受到冲击,基层社会治理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社区治理中国家行为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社会治理转型的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