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工作者“作为革命事业的战斗员之一”,必须无条件地深入到工厂、农村、兵营,“从新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典型性的事件和人物”,作为新作品的主题。自从毛泽东发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一直成为我国革命文艺工作者所拥护、所遵循而为之奋斗的坚定不移的方向”。从1961年起,中国经济步入五年调整期。在崇尚英雄和典型模范的时代,钢铁形象的隐退和工人模范形象的缺席,急需新的形象给予填补以带动经济发展。1964年1月,文化部慰问演出团来到大庆,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马常利被分配在王进喜钻井队下属的一个钻井分队, 他与钻井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并被钻井工人的艰苦生活和火热的生产场景深深震撼。回到北京后,他根据收集的大量素材,创作了第一张表现大庆石油工人形象的油画作品—《大庆人》。
从艺术上看,大庆石油工人形象是对中国工人阶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新中国美术史中很重要的一页。其作为新中国建设题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用新的视觉形象开启了又一轮图绘工业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武杰山《毛泽东时代美术中大庆石油工人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