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梅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一)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 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 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 ”

    (节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二)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 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 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节选自《孟子 ·告子上》)

    (三)

    梁惠王曰:  “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 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 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 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

    (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注]①颡:额头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惠王自称魏国为晋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 .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和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共七篇, 由孟子及其弟子 (万 章等) 共同编撰而成。 B . 乡党,泛指乡里、家乡;也可指同乡,文中指后者。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合而称之乡党。 C . 孝悌,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儒家非常重视“孝悌”之义,把它看作是实行“仁” 的重要条件。 D . 梁惠王,即战国时魏惠王魏罃,因秦国的压力,魏惠王曾迁都大梁 (今河南开封) ,故魏也被 称为梁,“惠”是其庙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段一中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正是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们本身所固有的,所 以施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 . 对于人性孟子也重视后天努力的作用,在文段一中他说人们如果能够扩充四端,便足以安定天 下,反之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 C . 文段三中孟子告诉梁惠王要实施“仁政” ,只需减省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 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秦楚。 D . 文段三中孟子为了让梁惠王进一步相信自己的治国良方——施行仁政是无敌于天下的,他还帮 助梁惠王具体分析了敌国的致命弱点。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②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5. (5) 文段二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作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