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 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 制名 (礼) 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 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 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相 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 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 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 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 (《庄子 · 大宗师》) 和“形如 槁木” ,“心如死灰”的“吾丧我” (《庄子 ·齐物论》) 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 而不宰” (《老子》五十章) ,和“不自见” 、“不自是” 、“不自伐” 、“不自矜” (《老子》二十二章) ,即不自作聪明、不 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 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 以曲求全、 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 子 ·解蔽》) ,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 (曲) ,无见于信 (伸) ” (《荀子 ·天 论》) ,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 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 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 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 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 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 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 “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 以其言莫 从己出也。 ” (《主术训》) 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 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 因物之相然也。 ” (《原 道训》) 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 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 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 (《阳货》 ) 又说: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矣! ” (《卫灵公》) 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 中定要按 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 。如荀子说: “养长时则六畜育 , 杀生时则草木 殖。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 鳅鳝孕别之时, 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 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 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 (《荀 子 ·王制》) 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 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 ,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 ( “制天命而用之”) ,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 的尊重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 的独立人格理想 ( “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 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 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
路途 , 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 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 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强调艺 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 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 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 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 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举一例,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除夕
沈从文
许多人, 围在一个床边。床是黑木的,小的,旧的床板上面,垫褥上睡了一个男 子。男子是快要死去的人了。眼睛无光,脸色惨白。
围在病人床边的,有两个女子,一个年约二十五岁,一个年纪较幼,不到十六岁。 年长的是病人的妻,年幼的则是病人的妹。
年幼的女人坐到近窗处一张旧藤椅上去了,吁着气,用手掠头上的短发,在这天 真的女孩心上,对人生还似乎极其茫然,她并不忘记今夜是除夕!
远远的,可以听到爆竹声音,像打仗时枪声,断断续续。
同时较近地方却有人掷骰吆喝的声音,有锣鼓笙箫的声音可以听得出。除夕应已 过去,当为新正一月一 日了。从各处传来的爆仗声音,可以想象到一切一切地方,这 时候欢喜的空气如何浓厚,一切一切人,是怎样欢乐兴奋度过了这个除夕,眼看着黑 夜逃遁,迎接那一年第一天的新的光明。
似乎因为听到鸡叫,那年轻女子,又起身到窗边,把一扇窗子打开。开窗以后, 外面的声音就更清楚了。且同时淡淡有煤气硝磺气在空气中混合,吹进房里。女人似 乎又觉得从外吹来的风太冷,不适宜于病人,即刻又轻轻把窗关上,走到病人这边来 了。
“四嫂,你去休息休息,不要紧,大概……”年长的女人这时正低了头坐在床边, 用手捏病人的手。听到劝她休息,却不作声,只把头抬起,对这年轻女人勉强地笑了 一笑。
邻家院子里忽然燃起了爆仗,毕毕剥剥响起来了。声音的骤来,使病人一惊,病 人在不断的响声中闭了目想了一会,才从记忆上找回过去的日子,知道今天是除夕了, 从除夕上又才记起一件事来,于是他把那穿中山服的男子瞅着了。
“除夕!你忘了我们说的那个……”
客人不作声。
“怎么?万里,你忘记了吗? ”病人忽然眼睛有了光辉,说话声音也清朗许多了。
客人到此, 目击到病人的兴奋,却冷静安详地答道: “明士,我没有忘记。凡是 要办的,我们已经办了! ”
“当真么? ”
“我什么时候谎过朋友? ”客人沉重地说,“是的,成功了。希望的已实现了。 ”说这话时他望到楼顶椽皮,重重地放了一口气。他将胜利的事告给病人了,但他却保 留了另一件因胜利而来的牺牲。
病人非知道详细情形不行,于是这客人,便把三四点钟以前的事完完全全说了。 病人是因为得到这类消息,正如同给医生打了若干针以后,忽然全身活泼,俨如顷刻 霍然了。
听完了客人报告的病人,脸上透着被心火灼红的颜色,微笑地说: “万里,你做 的事真空前!我看你一点不慌张,我佩服你。你还是到上海躲躲去。不过这样一来, 我看你又结不成婚了。依我劝,就到上海同雷卿同住,不要那些形式了。 (各处炮声 入耳) 听,像打枪!这些该死的人,都在祝贺这新年!明天早上他们的惊讶将把他们 的欢喜讨回。 ……万里,你送的新年礼物太好了。你……”在附近,子母炮先是作微 低声音,将小炮冲上半空,旋即在空中爆裂了,大的声音将空气荡动,病人不说话了。
女人见病人反常地清明, 以为说话太多过于兴奋不相宜,故在一杯水中放了一点 安眠药,数分钟后病人熟睡了。
病人安静后,一种事啮着了名叫万里的客人的心,客人矜持不语,神情惨然。年 长的女人猜量必定还有别的缘故,轻轻地问: “万里,有牺牲的么? ”客人点头。于 是女人又问: “多少呢? ”
答说: “一个。 ”
那年青一点的女人说: “是谁? ”
客人苦笑不答。他仿佛不知道这个人名字,且仿佛自己纵知道,说来女人也不会 知道,所以不说了。
女人明白牺牲的是熟人了,说,“是同你一处去的? ”
“……”客人轻轻吹起哨子来了,有意回避不理会。
五妹用脚为客人吹的革命歌按拍,但过了一会又忽然问道: “万里先生,是谁牺 牲了呢? ”
客人又勉强地笑,且故意从桌上拈了一瓣为病人预备的橘子,送到口里去。橘子 吃完后,随即又拈一瓣放到口里,说,“橘子酸,不很好吃。 ”
年长一点的女人,明白这牺牲者必与客人有关系了,不好再追问,即刻就把话谈 到橘子上去了。客人不久又走到窗边去开窗,望到天上的大星已渐疏,知道去天亮不 远了,同女人说要走,乘早要到青桥去一趟。青桥是客人的爱人雷卿所住的地方,女 人以为客人是去他的朋友处告别,就说: “万里,你上海去了,就要雷卿到我这里来 吧。这里不会有人注意。去就快去,说我们欢迎她来过年。 ”
“……”客人想说什么并不曾说出口。
五妹与雷卿,平时极其相得。
她再三嘱咐万里先生,说是非要雷卿来不行。
客人望到这小女孩天真的脸孔,惨然地笑着,点点头,答应照她希望做,就下了 楼梯。女人把他送出大门,虽然一切处之镇定,到最后,同女人点头,告女人好好照 料病人时,这汉子,显出一点狼狈的神气,踉踉跄跄去了。
在全城爆仗声中,黑夜终于逃遁,新正是来了。随了日光而来的消息,是城中三 个警官在昨夜被人暗杀了,当场将女凶手一名捉获,这女人旋即跳河浜中淹死。女人 名字是雷卿,在光明工厂做职员,是经一个同厂工人认识出来的。
作于一九二八年夏 (有删改)
(一)
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 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 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 以事父母。 ”
(节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二)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 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 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节选自《孟子 ·告子上》)
(三)
梁惠王曰: “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 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 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 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
(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注]①颡:额头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惠王自称魏国为晋国。
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②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太 白 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注】 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lóng sǒng) :山势高峻的样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 是我们国家和民族 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 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 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 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 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 ,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 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
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 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 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材料, 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 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塑料污染的本质是 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且难以降解,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 微塑料等环境危害。 面对塑料污染这一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 中国大力推进 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有效遏制了塑料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在源头减量上,我们 要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如:购物使用环保袋,外卖选择无餐具,外出自带随行杯……每一点减塑小举措,都是塑料污染治理的大动作。 当然,对塑料 污染治理而言,核心还是减少塑料垃圾向自然环境中泄漏,关键要做好塑料废弃 物回收处置。这需要我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学会 , 将用过的塑 料瓶、塑料盒、塑料餐具扔进分类垃圾桶里。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为“治塑”加 油,一起保护地球。
“力行”出自《书·泰誓中》,意思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中庸》还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等力行、重行思想,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
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周易》中蕴含的“生生之德“崇德广业”思想已然表明早期儒家对力行的推崇。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君子之“仁德”“大德”。
上述材料能给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