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综合题
  • 1. (2023七下·汕头开学考) 学校拟开展“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的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决定收集与“读书”有关的诗文句子来宣传,下列诗文句子不能体现劝学读书的一项是(       )
      A .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B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致远。     D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2) 请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以表达博览群书的好处。

      博览   遨游   书海   群书   成就   铸造   伟大事业   书香人生

    3. (3) 活动中,学校向初一学生倡导阅读经典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下列对两部名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游记》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描绘了一个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启迪人们认准目标、战胜诱惑、勇往直前。 B . 《朝花夕拾》中长妈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且“谋害”了作者的隐鼠,因此作者一直都不喜欢她。 C .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在车迟国斗法的情节中,孙悟空亲自上阵,与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比试登台求雨、高台坐禅、隔板猜物,并取得了胜利。 D . 《朝花夕拾》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其一是让作者遭受到弱国子民的屈辱,其二是揭露了在日本留学的那些“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4. (4) 《西游记》中“紧箍儿咒”是唐僧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探究下表中唐僧三次念“紧箍儿咒”的不同原因,分析孙悟空的成长与变化。

      精读片段

      探究原因

      分析人物

      ①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心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

      唐僧从①处得到紧箍,骗孙悟空戴上。孙悟空疼痛难忍,盛怒之下,欲害唐僧,唐僧念咒自卫。

      阅读《西游记》整本书,你会发现唐僧念紧箍儿咒的次数越来越少,可见孙悟空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孙悟空②(概括情节)时,人妖不分的唐僧念咒加以阻止。

      ③沙僧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

      唐僧为了辨别真假孙悟空而念紧箍儿咒。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