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刚刚过去的清华110周年校庆中,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校庆活动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其中,快手被授权为活动传播媒体之一,推出了多链路全景直播,将清华校园“搬”到了线上,完成了此次校庆日特别节目15小时不间断直播,并邀请学校老师作为主持人,进行移动VR游园直播。不能返校的校友以及全球观众,得以“云游校”。
短视频平台与教育的联系远远不止于为高校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高校扩大社会影响力。别小看了这类直播活动,它也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如何强化观看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新奇体验,是对平台底层直播架构和技术的考验。
短视频平台与教育的携手,更多还在在刚刚过去的清华110周年校庆中,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校庆活动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其中,快手被授权为活动传播媒体之一,推出了多链路全景直播,将清华校园“搬”到了线上,于通过变革教育场景,推动教学更深层次的教育变革,更有力地推动知识普惠。比如,拥有150多万粉丝的“数学物理宫老师”,把一个个严肃的数学、物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诸如勾股定理和小龙虾、冰糖葫芦和电功率的类比让粉丝直呼“懂了懂了,原来这么简单”。有“刑法界著名段子手”之称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入B站当天便喜提百万粉丝。在短视频平台的“大课堂”里,不仅空间界限被消弭了,学习的参与者也不再有学龄和非学龄之分。我们看到,当短视频与教育携手,一幅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场景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也不仅仅是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更核心的还是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短视频平台上的教育视频,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上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育内容不仅要科学、准确、真实,更要能够击中青少年的兴趣点,要具有“故事化”的特征。做到这一点,不仅是要在创意策划、脚本撰写和视频制作上更用心,更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教。令人欣喜的是,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尝试发布上课的短视频,面对新的教学场景,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而这种为了应对线上教学的转变,还将反哺他们的线下教学活动,从而推动课堂内传统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变革。
(摘编自赵丹《短视频与教育携手,更有力地推动知识普惠》)
材料二:
“短视频+青少年教育”契合了国家教育战略、青少年用户需求以及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趋势,其积极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短视频是课堂教育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我国传统的课堂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单向传输知识为目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往往是“考前突击,考后就忘”,学习效果不佳。而短视频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知识的提纯、生动形象的场景设置、幽默风趣的“段子”输出,增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习效果。四川广元中学化学教师向波开设的“万物皆化学”抖音号深入浅出讲解化学知识,收获了3500多万点赞和600多万粉丝。获得“金话筒奖”的于霞老师教孩子们如何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被众多语文老师推荐给学生。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在B站讲法考的视频仅用了2天就涨粉百万。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趣味讲解古诗词,普及了中华诗词文化。课堂教育和短视频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巩固知识体系,期待更多与现行课程大纲相配套的优质短视频内容的生产。
短视频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我国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除了智育之外,更要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中国好邻居”用被子接住坠楼的孩童,陌生阿姨在“半马”比赛中陪跑轮椅女孩等短视频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团中央权益部发布的《我会保护我自己》系列动画短视频,普及了安全知识。短视频涵盖了音乐、舞蹈、影视、建筑、书法、戏曲、雕塑、绘画等艺术门类,是开展艺术教育的优质平台。“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我要笑出国粹范”、《中国诗词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质活动和节目通过短视频的传播,引发了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每日赛事集锦、幕后花絮和赛事新闻,吸引了青少年关心体育赛事,疫情中涌现的大量健身短视频可以进行体育教学。通过短视频进行家政、食育、手工等技能培训,可以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短视频有助于消除知识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目前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而短视频覆盖人群广,在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用户中有较大市场占有率。通过短视频进行知识传播,大大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有助于消除知识鸿沟,减少教育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实现知识普惠,保障受教育权得到切实有效的实现。
(摘编自郑宁《如何促进和规范短视频+青少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