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上饶月考) 文学类阅读

    文本一:

    时光里的黄姚

    王剑冰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那或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愁感念。

    古旧的黄姚,一进来便有一个气派开场:怪石崖壁,拱桥亭廊,八百岁的格树,以迎客的姿态撩幔牵裳;树下姚江环绕,水气蒸腾,直惊艳得人眼目迷离,不知往哪里聚焦。水上的老屋,替镇子保存着岁月,必是格外地喜欢这里,才有了如此宏大的聚集,且聚集得紧凑而有条理。

    每日里听不到多少喧嚷,声音都被那些水那些石收纳了。数百年的时光,把黄姚经营得古典而端庄。

    偶尔会来一场雨,雨带着雾,像一页页屏风,次第翻过。那些摞在高处的瓦,总是最先得到冷热的讯息。瓦片承受不了的雨滴,会滴滴传递,最终给了姚江。

    一条条囊括着深宅大院的老街,老街上旗幌飘摇的店铺,一座座器宇轩昂的宗祠,宗祠内外的庆典喜宴,一个个通江码头,连着码头的灯笼节提灯会,会上的大戏连唱,让人知道,黄姚不是多少年前就为今天的热闹埋下了伏笔,而是多少年前就像今天这样热闹。

    除了“悦泰兴”“金龙门”“金德庄”那些老字号,还有“春天里”“那些年”“一米阳光”等新招牌。欧阳予倩以及其他名人的寓所隐在其中,传递着黄姚的温暖与情义。什么时候,这里都像是安适而幽静的后院。

    往往想不到,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宅院。有的依山就势,攀到最上边的,是一片翅膀翻扑的瓦。总能见到残垣断壁处砖石的接续,见到朽旧的房门又有了新的木楔。那些或都是生活的叠加。

    黄姚,它不突出个体,显示的是整体的大气。

    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一直长到地老天荒。奇峰与凤竹簇拥的江水,像丝绸,不必去触摸,也能想象到触摸上去的感觉。姚江融入桂江、西江,最后进入大海。

    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鸟,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群山在不远处绾着罗髻,似要赶一个露水墟。

    早上看黄姚,觉得黄姚氤氲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缭绕,包括炊烟,亮嗓,豆豉的浓香,草药的异香。

    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奭身,心劲飞扬。

    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身影打在石板路上。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划出一道翩然痕迹。一个女孩轻轻走过支着板子的老屋,生怕惊了房顶的瓦。墙根的胡枝子,开着粉色小花。这一切,让你想到,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

    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将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笼盖了四野,一切都在孕育。有什么掉进了水里。偶有一两声虫鸣。

    我相信,只要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

    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正领略黄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请更多的热情。我想穿越千年,邀李白来望月,这里的月有家的味道;我想邀杜甫来住厦,这里从不会风卷三重屋茅;我想邀郦道元来看水,这里才应该是《水经注》的结尾。

    但是黄姚似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芳香馥郁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站在广西贺州的土地上,等谁,又不似在等谁。

    (有删改)

    文本二: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溪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麹草。这种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

    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目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节选自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姚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了乡村、乡愁的回忆载体,源于黄姚这个名字有其动人的魅力,让人一下子能够记住。 B . 黄姚的月、厦和水等景物的美丽可以写人李白、杜甫和郦道元的诗文当中,但纯秀的黄姚对攀附名家并不在意。 C . 文本一既提到了黄姚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也描绘了黄姚一天的美丽时光,但没有涉及新、旧时光的延续与变化。 D . 文本二“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中的“醒”字,意在表现山中采菌人的人数之多、采摘时间之长。
    2. (2) 下列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中把雨带着雾比作屏风翻过,文本二中把纷扰消除比作黄叶凋落,虽然两个比喻本体的实虚不同,但都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B . 文本一写黄姚的夜晚,月亮“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这与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软泥上的青荐/油油的在水底招摇”都运用了比拟手法,富有动态美。 C . 两则文本中的“我”与文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既是自然世界的观照者,又是思想情感的抒发者,这和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我”有着明显的不同。 D . 两则文本在选择描写对象时,文本一重点选取姚江等名山胜水,文本二主要关注小溪、彩菌等风物,但都着力书写它们在无形中带给作者的感动或启示。
    3. (3) 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提到了“热闹”一词,请理解两处加点的“热闹”的不同含义。
    4. (4) 中国现代散文的很多作品,往往是情理兼备,但各有侧重。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