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介“中国文化密码”,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文化认知与传播”的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数据调研】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学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调查共涉及15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南非、埃及等。在文化符号选择上,从中国“人物形象、哲学观念、艺术形态、自然资源、生活方式、人文资源”六个类别中,分别选取三个文化符号,结果如下表:
涉及的中国文化符号及文化类别认知度 |
||||
类别 |
组别1 |
组别2 |
组别3 |
认知度 |
中国人物形象 |
毛泽东 |
孔子 |
莫言 |
22.9% |
中国艺术形态 |
敦煌舞 |
古琴 |
篆刻 |
22.3% |
中国自然资源 |
泰山 |
西湖 |
金丝猴 |
23.9% |
中国生活方式 |
火锅 |
算盘 |
汉服 |
27.7% |
中国人文资源 |
中医 |
丝绸之路 |
二十四节气 |
28.9% |
中国哲学观念 |
中 |
气 |
和而不同 |
23% |
【各方声音】
“95后”女生李靓变: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在形式和内容上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文博爱好者张全:数字技术,真的让艺术分享做到“无边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股波:文创产品研发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从传统造物的形状、色彩、纹饰中提取元素,把它凝练为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好的文创产品如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沧桑历史和文化变迁,还反映出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要结合产业融合大发展的机遇,利用好科技发展成果,做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品牌化、产业化。
【新闻评论】
1月31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里,如约与观众见面。整台晚会内容新颖别致、情感热烈饱满,巧妙运用720度穹顶屏幕和XR、AR等技术,为观众奉上一道文化大餐。晚会受到海内外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营造了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的节日气氛。
浓浓的科技感是虎年春晚的亮点之一。今年的春晚舞台上,众多前沿创新科技得到了运用。
虎年春晚首次运用LED屏幕打造720度穹顶空间,巨幕穹顶设计使观众席与主舞台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延展性极强的立体演播空间,突破了传统晚会的观演关系。在少儿节目中,720度的环幕幻化为浩瀚星空,以孩童视角畅游无垠宇宙;在冬奥主题节目中,采用AI多模态动捕系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携手在场馆上空翩翩起舞。
正是有了科技赋能,今年春晚突破了现有表演空间,演员与虚拟空间的交互更加自然,在实现超高清晰度、真实色彩还原中呈现出影视大片质感,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
扑面国潮风是虎年春晚的又一个亮点。画中青峰叠嶂,浮云绿水隐现,舞者青绿长裙,绛唇高髻,眉眼锋利间长袖舞动,倏尔又隐入画中,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出场,观众瞬间被宋代艺术之美击中;春晚上的青铜大面具则不仅展现了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更会催人在“一眼3000年”的震撼中去追寻中国文化之根……
(南方都市报 2022年02月02日 社论)
A孔子 B.熊猫 C.皮影 D.广场舞 E.书法
2021年2月12日,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在一本本典籍之中,我们看到了山河中国的文化魅力。《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的方式,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这些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的故事。节目通过“护书人”与“读书人”跨越千年时空的“古今对话”的创新形式,另辟蹊径地捕捉典籍中的亮点,以典籍为脉络,串联起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一场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盛宴,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引发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