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19分)
  • 1. (2023八下·义乌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眼也不禁泛起了泪水。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它很小,tián( )静,神秘;它是初生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的,很是震□。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tuì( )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

    1. (1) 加点字“眶”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  )
      A . kuāng B . kuàng
    2. (2) 填入文中“□”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 B .
    3.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tián( )静 tuì( )尽

  • 2. (2023八下·义乌月考) 古诗文默写。

    诗苑漫步,同学们吟诵“”(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吟诵“”(《诗经·子衿》)感受夸张修辞技巧所造成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吟诵“,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感受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质问和指责;吟诵“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感受桃林繁花遍地的美景;吟诵“”( 柳宗元《小石潭记》)感受作者被贬官之后,内心的孤寂悲凉的心境。吟诵“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贺敬之《回延安》)感受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 3. (2023八下·金东月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便还家折蛇行未果,病终潭中鱼百许头

  • 4. (2023八下·金东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写了作者故乡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象,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B . 《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有浓郁的陕北风情。   C . 《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 . 《灯笼》是吴伯箫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二、阅读(48分)
  • 5. (2023八下·义乌月考) 阅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前四章,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 (1)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 . 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 .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 .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2. (2) 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的原因。

      链接资料: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3. (3)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 6. (2023八下·义乌月考) 文学类作品阅读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 (1) 本文围绕“父亲”和“灯笼”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

      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给了拴柱。

    3. (3) 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4. (4) 文章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 7. (2023八下·义乌月考)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为推介“中国文化密码”,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文化认知与传播”的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数据调研】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调研平台学SSI于2017年开展第三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研。调查共涉及15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南非、埃及等。在文化符号选择上,从中国“人物形象、哲学观念、艺术形态、自然资源、生活方式、人文资源”六个类别中,分别选取三个文化符号,结果如下表:                

    涉及的中国文化符号及文化类别认知度

    类别

    组别1

    组别2

    组别3

    认知度

    中国人物形象

    毛泽东

    孔子

    莫言

    22.9%

    中国艺术形态

    敦煌舞

    古琴

    篆刻

    22.3%

    中国自然资源

    泰山

    西湖

    金丝猴

    23.9%

    中国生活方式

    火锅

    算盘

    汉服

    27.7%

    中国人文资源

    中医

    丝绸之路

    二十四节气

    28.9%

    中国哲学观念

    和而不同

    23%

    【各方声音】

    “95后”女生李靓变: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在形式和内容上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

    文博爱好者张全:数字技术,真的让艺术分享做到“无边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股波:文创产品研发的关键之处在于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从传统造物的形状、色彩、纹饰中提取元素,把它凝练为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好的文创产品如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沧桑历史和文化变迁,还反映出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范周:要结合产业融合大发展的机遇,利用好科技发展成果,做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品牌化、产业化。

    【新闻评论】

    1月31日2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里,如约与观众见面。整台晚会内容新颖别致、情感热烈饱满,巧妙运用720度穹顶屏幕和XR、AR等技术,为观众奉上一道文化大餐。晚会受到海内外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营造了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的节日气氛。

      浓浓的科技感是虎年春晚的亮点之一。今年的春晚舞台上,众多前沿创新科技得到了运用。

      虎年春晚首次运用LED屏幕打造720度穹顶空间,巨幕穹顶设计使观众席与主舞台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延展性极强的立体演播空间,突破了传统晚会的观演关系。在少儿节目中,720度的环幕幻化为浩瀚星空,以孩童视角畅游无垠宇宙;在冬奥主题节目中,采用AI多模态动捕系统,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携手在场馆上空翩翩起舞。

      正是有了科技赋能,今年春晚突破了现有表演空间,演员与虚拟空间的交互更加自然,在实现超高清晰度、真实色彩还原中呈现出影视大片质感,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

      扑面国潮风是虎年春晚的又一个亮点。画中青峰叠嶂,浮云绿水隐现,舞者青绿长裙,绛唇高髻,眉眼锋利间长袖舞动,倏尔又隐入画中,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出场,观众瞬间被宋代艺术之美击中;春晚上的青铜大面具则不仅展现了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更会催人在“一眼3000年”的震撼中去追寻中国文化之根……  

    (南方都市报     2022年02月02日 社论)

    1. (1) 尝试给材料中的【新闻评论】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二十个字)
    2. (2) 【数据调研】中的研究共涉及18种文化符号,在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时,还可以展现更多元的中国文化符号。我想到了“玉”,因为中国人爱佩戴玉,玉也喻君子美德,“宁为玉碎”,是爱国的民族气节, “化干戈为玉帛”是友善宽厚的风尚,玉深深浸润着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我想到了       , 因为      。(请从下列文化符号中任选一种作答)

      A孔子    B.熊猫    C.皮影   D.广场舞    E.书法

    3. (3)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以下节目走红的原因有哪些?

      2021年2月12日,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在一本本典籍之中,我们看到了山河中国的文化魅力。《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的方式,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这些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的故事。节目通过“护书人”与“读书人”跨越千年时空的“古今对话”的创新形式,另辟蹊径地捕捉典籍中的亮点,以典籍为脉络,串联起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一场沉浸式体验的文化盛宴,让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象牙塔”中走出,引发人们的共鸣。

    4. (4) 结合材料谈谈,要扩大中国文化的认知度,你有哪些建议?
  • 8. (2023八下·义乌月考) 古诗文阅读

    【甲】

    《小石潭记》原文

    【乙】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一时辈行推仰。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史。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窜斥 , 地又荒疠 , 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 , 一寓诸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有删改)

    注:①[窜斥]贬逐。②[荒疠]指南蛮瘴疠之地。③[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

    【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 (1)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心

      A . 二人者 B . 神寒骨 C . 皆若游无所依 D . 诸文
    2. (2)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少 聪 警 绝 众 尤 精 西 汉 诗 骚 一 时 辈 行 推 仰。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4.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然而其明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 . 柳宗元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经常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正如【乙】文中所说的“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而【丙】诗首句的“凄”字最能体现出他当时的心情。 C . 【甲】文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 从【乙】文可知柳宗元因王叔文政治变革失败,直接被贬至永州。【甲】文正是作者在永州时所写。
    5. (5) 结合【乙】文中柳宗元的身世经历,再联系【甲】文,试分析【丙】诗中作者会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
三、写作(50分)
  • 9. (2023八下·义乌月考) 民俗,是乡间的社戏,是元宵的灯会,是餐桌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是赏月时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对于民俗,你有怎样的经历和见闻?或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民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