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怀远月考) 阅读

    推开小蓝门 

    毕淑敏

    ①十三岁时,我在北京和平门附近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每天早晨六点钟,一骨碌爬起来,到操场上去“晨练”--就是早上锻炼的意思。九月份刚开学的时候,天色还算亮,可以打排球做体操。随着树叶一天天凋落,黎明越来越黑,眼睛都看不清球落在何方,只能跟着朦胧的白光瞎比画。终于有一天,老师说,从明天开始,长跑!

    ②我们的校园不算小,但对于长跑来说,还是狭窄了点。老师又说,你们出了校门,捋着小胡同往西,朝宣武门跑,跑到 51号就弯回来。

    ③第二天大早,我们集合在大门口。平日纪律挺严,出校门都得生活老师签条,现在放我们单独活动,大家兴奋得不行。看见橘红的路灯缠着初冬的雾气模糊地晃着,就笑个不停。小胡同像一道灰色的裂缝,静谧地趴在黑色的城垛边,护城河水黏稠地流动着,没有一丝声响。开始跑了,我们幼嫩而整齐的步伐,像手指一样从一家家低矮的门榻前掠过。 昏黄的屋灯鳞次样比地亮了,有婴孩的哭声从院落深处传出。那时我们还小,不知歉疚。觉得自己既出来锻炼,全世界的人都该陪我们一道醒来。我们得意地大嚷“1-2-3-4”,把古老的小胡同震出一缕缕尘埃。

    ④跑呀跑,渐渐地不那么轻松了。喉头凹陷的地方,好像嵌了一枚咸而苦的话梅。胡同幽黑的角落散发出催人欲眠的气息,脚下石砖的接榫处像一个个早已掘好的陷阱,挫痛我们的脚趾。我们开始怨怼胡同的漫长,喘息着,拧着脖子,在残破的标牌里搜寻 51号。

    ⑤51号终于像灯塔跳进我们的瞳孔,立即折返,往回跑。

    ⑥“哎!慢着!”班长像拦惊马一般阻住我们。“为什……么!"我们吐着白气,愤怒地质问。“老师说了,这趟胡同共有三个 51号,要跑到最后一个才能返回! ”班长斩钉截铁。

    ⑦我们一下子傻了。班长是老师的钦差大臣,谁敢违背?只有……再接着……跑吧。

    ⑧我们在窄小的胡同里踢踢踏踏地向前,垂头丧气,速度倒比较均匀了。天在我们的背后淡淡地亮了,有老人端着污水推开咿呀的街门走出来,见我们愣头愣脑地跑着,就护着盆沿,很小心地贴着墙,说:这些孩子这些孩子……有车铃挡很脆亮地在我们后面追着响,我们仗着人多,不理它。它就像铜锣一样震耳地击打着,从我们的膀边蛇行蹿过去。

    ⑨第二个 51号一闪而过,那是一座黑漆大门。我们漠然地擦过它,继续向前。跑不知远近的路,最觉漫长。宣武门的门楼把天幕剪出巍峨的黑洞,好像永远也不肯走近我们

    ⑩第三个 51号在我们完全没有提防的时候突然出现,那是一个破败的小蓝门,好像从来没有人居住似的。那时候北京胡同的门牌很乱,这个标牌同别的标牌不一样,字码带着洋韵。我们快活地叫着,拍了一下小蓝门就往回跑。那扇门很结实,纹丝不动地目送着我们。

    ⑪回去的路就轻快了不少,也许是经历了长跑的疲劳极限,也许是走老路要比走新路简单得多。

    ⑫因为返回是迎着晨曦跑,胡同在明亮中失去了灰黑的轮廓,融入了都市的喧嚣之中。行人中有拎锅打豆浆的,有用二拇指勾着焦圈的,倒煤渣的老爷子一边走一边翻捡着簸箕,凑着亮想再找出一两块没烧透的煤核儿。

    ⑬公共水管子跟前,聚着一小撮人,满嘴围着白沫子还在牙刷的缝隙里聊天……

    ⑭那个冬天,贴着城墙的这条小胡同里的第三个 51号真是我们心中的吉祥物。那扇永远不曾开启的小蓝门,给了我们渐渐强健的体魄和毅力。我总在想: 门的背后是什么?

    ⑮春天里的某一天,老师宣布说,全班人天天跑到胡同里的第三个 51号,大伙儿的路程加在一起,可以到达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啦!

    ⑮于是我知道,在北京和平门到宣武门的这条小胡同里,推开第三个标明 51号的小蓝门,是个我完全陌生的地方。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2)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⑨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 (3) “照应”是一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一句与“那扇永远不曾开启的小蓝门”相照应的句子。 
    4. (4) 请写出第③段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并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 (5)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⑫⑬段中为什么要描写胡同中的其他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