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八下·弥勒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摘自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通过这次改造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凤阳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上述问题,谈一谈解决好农业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