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朋普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2021八下·弥勒期中)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体系 C . 包干到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 . 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
  • 2. (2024八下·富顺月考) 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 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 . 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 .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3. (2024八下·上思月考)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收关税。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项内容(    )
    A . 互不侵犯 B . 平等互利 C .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 . 互不干涉内政
  • 4. (2023八下·江北月考)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5. (2024八下·蒸湘期中)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中国梦就是(   )
    A .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 . 完成“一带一路”建设 C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 6. (2021八下·弥勒期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战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是(   )
    A . 刘胡兰 B . 董存瑞 C . 黄继光 D . 邱少云
  • 7. (2023八下·临汾期中)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 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 C . 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8. (2021八下·弥勒期中) 如图组图是一组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它充分说明了,香港回归祖国(   )

    A .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B . 交接仪式在1999年12月举行 C . 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 .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 9. (2024九下·山亭模拟) 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具体是指周恩来提出了(    )
    A . 全方位外交政策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互不干涉内政方针
  • 10. (2024八下·昆明期末)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 . 农轻重比例协调 B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 .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 11. (2024八下·宁江期末) 1992年,海峡两举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A .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 .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12. (2021八下·弥勒期中) 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下列反映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 . 清政府派詹天佑等人赴美国留学 B . 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3. (2021八下·弥勒期中)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医学科学家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属于同个领域的是(   )
    A . 袁隆平 B . 钱学森 C . 屠呦呦 D . 邓稼先
  • 14. (2024八下·商南期末)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5. (2021八下·弥勒期中)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佩•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 祖国获得了统一 B .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 西藏自治区成立 D . 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6. (2024九下·黑龙江模拟)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改革是(    )
    A . 抗美援朝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经济体制改革
  • 17. (2021八下·弥勒期中)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A . 北海舰队 B . 南海舰队 C . 华东军区海军 D . 东海舰队
  • 18. (2021八下·弥勒期中) 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9. (2023八下·阿城期末)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20. (2024九下·金川模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    )
    A . 两个五年计划 B . 土地改革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三大改造
  • 21. (2022八下·呈贡期中)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 “两个凡是” C . 四项基本原则 D . “三个代表”
  • 22. (2022八下·呈贡期中)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 23. (2023八下·社旗期末)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 . 武力解决 B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 国共合作 D . 民族区域自治
  • 24. (2021八下·弥勒期中)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论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条件

    ④中共十四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25. (2021八下·弥勒期中)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他的离开举国哀痛,如国失重器。袁隆平的主要贡献是(   )
    A .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B . 研制原子弹 C . 研制青蒿素 D . 改进造纸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2021八下·弥勒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晚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材料四: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摘自2019年1月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2. (2) 材料二所示文献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这部文献的性质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谈判针对的是哪一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4. (4)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27. (2021八下·弥勒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已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年1月1日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摘自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通过这次改造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凤阳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上述问题,谈一谈解决好农业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 28. (2021八下·弥勒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10月1日)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当年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后来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也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又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尼克松访华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50年代、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诸多成就,请各列举出中国50、70年代的一项外交成就。
    3. (3) 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中国新时期外交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4. (4) 纵观中国外交历程,我们经历了“逆境逢生”到“走向世界舞台”,再到“朋友遍天下”艰难而辉煌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因素有哪些?
  • 29. (2021八下·弥勒期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摘自《习仲勋与改革开放》

    材料二: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材料三: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什么决定?举例说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2. (2) 材料二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对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真理标准大讨论有何共同之处?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