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北海期末) 精神传承

    蜡炬成灰泪始干

    宗璞

    ①2002年春,我患目疾,好几个月都在奔走医院,可这一次却怀着极大的恐惧,我在等待第三次手术。某夜,我披衣坐在床上,觉得自己是这样不幸,我不会死,可是以后再无法写作。A模糊中似乎有一个人影飘过来,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拈须,面带微笑,那是父亲。

    ②“不要怕,我做完了我要做的事,你也会的。”我的心听见他在说。

    ③我会吗?我需要他的榜样,我向记忆深处寻找。

    ④父亲已去世十年,他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⑤父亲那样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一代人,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他们有一共同点,就是热爱祖国,要使自己的国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经过多少折腾、磨难,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⑥父亲最后的心血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学者们渐渐有了共识,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还认为人类的将来必定会“仇必和而解”,都说出了他自己要说的话,一字一句,用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大书,可谓学术史上的奇迹。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吧!”

    ⑦是的,B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

    ⑧更重要的是他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但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挡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就不必治了。”

    ⑨当时,我为这句话大恸不已,现在想来,如丝已尽,泪已干,即使勉强治疗也是支撑不下去的。而丝未尽,泪未干,最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去。他最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就是用他整个生命说出来的。

    ⑩父亲久病后,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⑪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的。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⑫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两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还有一首是“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两首诗,父亲写过几十幅。父亲的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⑬1982年,父亲到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他写了一首诗:“一别贞江六十春,问江可认再来人?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做后薪。”薪火相传的意思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他要像浇了油的木柴一样,前面的木柴烧完了,后面的木柴便接上去,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⑭很多年前,父亲为我写了一幅字,写的是龚定庵诗:“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蓄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不要为浮名得意。

    ⑮我做了手术,出院回家,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在这里,准盲人冯友兰曾坐了三十三年。我想无论是否成为盲人,我都会这样坐下去。

    (选自《宗璞散文》,有删改)

    1. (1) 按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重要事件及理解事件意义,完成下表。

      时间

      很多年前

      1980年

      1982年

      2002年春

      手术后

      事件

      父亲赠诗于我

      高龄父亲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

      “我”患目疾,惊恐等待手术,同时回忆起父亲

      我回家坐在父亲的书房

      事件意义

      父亲不畏辛劳、深耕哲学,熏陶我要顽强、坚韧、丰富

      写诗表明愿为哲学研究燃烧自己,将学问代代传承给后人

      意念中的父亲成为我的榜样,告诉我做完自己要做的事

    2. (2) 文章描写父亲的句子生动传神,请从文中两处划线句子任选一处,按要求做赏析。

      A.模糊中似乎有一个人影飘过来,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拈须,面带微笑,那是父亲。(赏析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B.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3) 同是结尾部分,宗璞写父亲的结尾和朱德写母亲的结尾是既异曲又同工。请阅读以下链接材料,比较这两篇文章结尾在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和情感方面的“同”。

      链接材料: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 (4) 本文题目为“蜡炬成灰泪始干”,但也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为“云在青天水在瓶”会更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