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接触经典作品(共35分)
  • 1. (2022八上·北海期末) 阅读文段,完成各小题。

    清明上河图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其中近处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是长途bá_______涉的行旅。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巨大的漕船,_______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拉着船逆水而行,一片繁忙景象。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bá

    2. (2) 解释划线成语“摩肩接踵”的意思:
    3. (3)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请你向大家推荐一个广西的文化遗产,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
    1. (1) 中国诗词具有无穷的魅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古诗文默写

      关键词

      古诗文名句

      点评

      写景

      ——王维《使之塞上》

      本诗中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最能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的名句。

      ——崔颢《黄鹤楼》

      诗人登楼,描绘出阳光明丽、草木荫萌、生机勃勃的空旷美景。

      抒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直抒胸臆,表达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热情赞美了钱塘湖春景让人流连忘返。

      ——晏殊《浣溪沙》

      借自然界常见景象,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无可奈何,惋惜之情流于纸尖的两句。

      ——李贺《雁门太守行》

      运用典故,抒发将士们愿为国家和朝廷出生入死的忠军爱国之情。

  • 3. (2022八上·北海期末) 阅读名著

    ①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②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

    ③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④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⑤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⑥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⑦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⑧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1. (1) 《昆虫记》是(国家)昆虫学家(名字)的作品。
    2. (2) 你想针对选段内容制作一个观察实验报告,请完成下表。

      观察实验报告——石蚕的小鞘

      探究问题

      石蚕如何利用小鞘实现上浮

      探究方法

      实验观察法

      结果报告

    3. (3)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巨著,鲁迅称赞它为“一部很有趣的书”。请结合本书其他章节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 4. (2022八上·北海期末) 推古及今,今天我们身处网络时代,享受着互联网便利的同时,当然也要思考随之而来的问题。某班班会举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讨论。
    1. (1) 环节一:【网络词小议论】你知道“点赞”“吐槽”“抢沙发”“萌萌哒”“锦鲤”“官宣”这些词吗?它们有的来源于某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网民借此表达自己的褒贬;有的起于键盘敲击的错误,进而干脆以谐音或简化的方式,构成一种简洁的表达;还有的纯粹是为了好玩,以调侃的方式造一个新词……对于这些网络词语的存在是否合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是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呢?请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2. (2) 环节二:【劝说网瘾少年】某同学沉迷于互联网的娱乐游戏、交友软件、小说视频之中而荒废了学业,请你对其进行劝说。要求:目的明确,语言得体
    3. (3) 环节三:【互联网学习】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班级组织小组成员间开展“互联网学习生活”活动。请你说出我们能用互联网开展学习生活的三个具体方面。

      示例:使用互联网学习线上课程

二、深入经典篇章(共35分)
  • 5. (2022八上·北海期末) 名家名篇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陶渊明写景抒情之作,开头就设置悬念,然后又自问自答,有“大隐隐于市”的风范。 B . 作者性情高洁,尤爱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花中君子——菊,“采菊东篱下”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C . “飞鸟相与还”一句一语双关,在写景的表层含义之下,还可理解为作者要回归自然本性的心声。 D . 诗作结尾欲说还休,关于“真意”,志同道合之人不说也能领会,这就更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境界。
    2. (2) “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历来被人称道,谈谈它的妙处。
  • 6. (2022八上·北海期末) 经典神话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龁,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年九十   ②汝之不

    2. (2) 学习《狼》《寓言四则》时,我们从“又数刀毙之”“宋之丁氏”等句子中,积累了“之”字的多种用法。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下面“之”字属于哪种用法。

      ①河阳之北 ②出入之迂也

    3.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 (4) 文末提到“帝感其诚”而助愚公移山,这样写对于表达文章主旨有何作用?请联系现实,写出你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 7. (2022八上·北海期末) 现代神迹

    创纪录的神十三究竟“神”在哪

    ①4月16日9时56分,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缓缓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就此圆满收官。此次我国航天员“太空出差”较以前的任务究竟有哪些不同?

    ②“太空出差”为啥是6个月?航天员就不能在空间站多住一段时间吗?

    ③首先,是对航天员身体情况的考虑。失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失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曾表示:“长期处于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等影响效应更加凸显,出现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将增高。”

    ④此外,除了航天员需要换班休息,载人飞船同样也要轮换。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太空辐射中,载人飞船部分电子元器件受到的辐射剂量随时间积累,在轨时间存在上限。而6个月的任务时长能够保证飞船各项指标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飞船在太空中暴露时间过长,则可能产生无法预估的风险。当然,宇航员也有“加班”的情况——半个月前刚刚从国际空间站返回的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便在空间站中驻留达355天。

    ⑤神十三返回怎么能这么快?

    从北京时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到当日9时56分返回舱成功着陆,整个返回过程仅耗时约9小时,大致相当于乘高铁从北京去往广州的时间。神舟十二号返回时,从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到其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大约花费了28.5小时。从28.5小时到9小时,快速返回快在了哪个环节?

    ⑦神舟十二号飞船在与中国空间站脱离后,并没有着急启动返回程序。而是先绕到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下方,与径向对接口靠拢,对径向交会对接的各项技术进行验证。也正是有了神舟十二号的“铺路”,神舟十三号在交会对接时首次成功采用径向交会对接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行奠定了基础。

    ⑧验证任务结束后,神舟十二号便进入了绕地环绕阶段。简单来说,便是围着地球不停绕圈。绕圈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窗口期”。由于载人飞船携带的燃料有限,返回时无法主动调整轨道面来对准着陆场所在区域。因此,只能让着陆场“主动瞄准”飞船。由于地球自转和飞船运行轨道的限制,这样的机会每绕一圈只有一次。而飞船连续不断地围着地球绕圈,便是为了寻找一个时间、气象等条件都处于最佳的返回“窗口期”。神舟十二号返回时,在这个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它绕地球转了大约11圈,每转一圈便要消耗1.5小时。因此,尽可能地减少“绕圈”次数,便是此次神舟十三号快速返回的关键。

    ⑨通过对最佳返回“窗口期”的精密计算,神舟十三号能够对脱离空间站的时机进行提前安排,从而保证飞船脱离空间站,进入绕地轨道后不久,东风着陆场便可“瞄准”飞船,省去了大量绕地时间。据了解,此次神舟十三号在这一阶段仅绕行地球5个圈次。

    ⑩“这整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因此必须保证该技术成熟稳定后,才可进行。”杨宇光认为,快速返回技术的应用也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走向成熟、强大的象征。

    (选自2022年04月19日《科技日报》有删减)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文采用了时间顺序,“‘太空出差’为啥是6个月”“神十三返回怎么能这么快”两个部分说明了创纪录的神十三究竟“神”在哪。 B . 失重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随着失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消失,所以长期处于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等没有明显的影响。 C . 载人飞船部分电子元器件受到的辐射剂量随时间积累,在轨时间存在上限,所以宇航员不能执行超过6个月的航天任务。 D . 载人飞船返回时只能让着陆场“主动瞄准”,飞船连续不断地围着地球绕圈,是为了寻找最佳的返回“窗口期”。
    2. (2) 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 (3) 第⑧段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它绕地球转了大约11圈,每转一圈便要消耗1.5小时。

  • 8. (2022八上·北海期末) 精神传承

    蜡炬成灰泪始干

    宗璞

    ①2002年春,我患目疾,好几个月都在奔走医院,可这一次却怀着极大的恐惧,我在等待第三次手术。某夜,我披衣坐在床上,觉得自己是这样不幸,我不会死,可是以后再无法写作。A模糊中似乎有一个人影飘过来,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拈须,面带微笑,那是父亲。

    ②“不要怕,我做完了我要做的事,你也会的。”我的心听见他在说。

    ③我会吗?我需要他的榜样,我向记忆深处寻找。

    ④父亲已去世十年,他最后的日子,是艰辛的,也是辉煌的。1980年,他开始从头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大书。当时他已是八十五岁高龄。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头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他的视力很可怜,眼前的人也看不清,可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哲学是他一生的依据。

    ⑤父亲那样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一代人,创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文化。他们有一共同点,就是热爱祖国,要使自己的国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父亲的哲学也不是空谈哲理,他要“阐旧邦以辅新命”,就是要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作为建设新国家的营养。经过多少折腾、磨难,他的最后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一页,仍写着张载的那几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⑥父亲最后的心血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学者们渐渐有了共识,认为这部书对论点、材料的融会贯通超过了三十年代的两卷本,又对玄学、佛学、道学,对曾国藩和太平天国的看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还认为人类的将来必定会“仇必和而解”,都说出了他自己要说的话,一字一句,用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一百五十万字的大书,可谓学术史上的奇迹。有的朋友来看望,感到老人很累,好意地对我说:“能不能不要写了。”我转达这好意,父亲微叹道:“我确实很累,可是我并不以为苦,我是欲罢不能。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吧!”

    ⑦是的,B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他也在细细咀嚼原有的知识储备,用来创造。这里面自有一种乐趣。父亲著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做卡片,曾有外国朋友问:“在昆明时,各种设备差,图书难得,你到哪里找资料?”父亲回答:“我写书,不需要很多资料,一切都在我的头脑中。”这是他成为准盲人后,能完成大书的一个重要条件。

    ⑧更重要的是他的专注,他的执著,他的不可更改的深情。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需人帮助,甚至咀嚼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但不能行走也罢,不能进食也罢,都阻挡不了他的哲学思考。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就不必治了。”

    ⑨当时,我为这句话大恸不已,现在想来,如丝已尽,泪已干,即使勉强治疗也是支撑不下去的。而丝未尽,泪未干,最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去。他最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就是用他整个生命说出来的。

    ⑩父亲久病后,总让人想到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他不烧干自己决不甘心。

    ⑪父亲那一代人责任感太强了。他们无暇逍遥。其实父亲心底是赞成孔子“吾与点也”那一句话的。曾点说,他的愿望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父亲是欣赏这种境界的。

    ⑫四十年代,常有人请父亲写字,父亲最喜写唐李翱的两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还有一首是“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这两首诗,父亲写过几十幅。父亲的执著顽强,那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薪尽火传的精神后面,有着极飘逸、极空明的另一面。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⑬1982年,父亲到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他写了一首诗:“一别贞江六十春,问江可认再来人?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做后薪。”薪火相传的意思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他要像浇了油的木柴一样,前面的木柴烧完了,后面的木柴便接上去,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⑭很多年前,父亲为我写了一幅字,写的是龚定庵诗:“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蓄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父亲深知任何事都要用心血做成,不要为浮名得意。

    ⑮我做了手术,出院回家,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在这里,准盲人冯友兰曾坐了三十三年。我想无论是否成为盲人,我都会这样坐下去。

    (选自《宗璞散文》,有删改)

    1. (1) 按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重要事件及理解事件意义,完成下表。

      时间

      很多年前

      1980年

      1982年

      2002年春

      手术后

      事件

      父亲赠诗于我

      高龄父亲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

      “我”患目疾,惊恐等待手术,同时回忆起父亲

      我回家坐在父亲的书房

      事件意义

      父亲不畏辛劳、深耕哲学,熏陶我要顽强、坚韧、丰富

      写诗表明愿为哲学研究燃烧自己,将学问代代传承给后人

      意念中的父亲成为我的榜样,告诉我做完自己要做的事

    2. (2) 文章描写父亲的句子生动传神,请从文中两处划线句子任选一处,按要求做赏析。

      A.模糊中似乎有一个人影飘过来,他坐在轮椅上,一手拈须,面带微笑,那是父亲。(赏析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B.他并不以写这部书为苦,他形容自己像老牛反刍一样,细细咀嚼储存的草料。(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 (3) 同是结尾部分,宗璞写父亲的结尾和朱德写母亲的结尾是既异曲又同工。请阅读以下链接材料,比较这两篇文章结尾在表达方式方面的“异”和情感方面的“同”。

      链接材料: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 (4) 本文题目为“蜡炬成灰泪始干”,但也有人认为文章标题为“云在青天水在瓶”会更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三、继往开来(50分)
  • 9. (2023八上·鹿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仙台求学时,藤野先生给鲁迅带去了帮扶和激励;从儿时起,朱德的母亲对朱德产生了终身受益的影响;在送别的车站里,朱自清的父亲让朱自清在数年之后,仍感动于无声的爱与回忆之中。你的初中生涯中,是否也遇到了触动和改变你的人?

    请以“幸运的是,我的初中遇到了你”为题,叙写你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⑶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