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代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科学。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水乳交融” 、相互交织,因而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大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
[材料二]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着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已在三江源等10个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474个,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为解决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边界不清的问题,我国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分为三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各地将自然保护地资源整合优化、重新分级分类,有效解决各类矛盾。
[材料三]在近现代的社会飞速发展中,人类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与效益,对自然不合理的开发,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各种不合时宜的工程项目的兴建,还有战争的爆发,大大的破坏了人类树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并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环境效应,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而且,因为破坏环境导致的后果,需要数年、或数十上百年才能恢复,有些,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方圆千里寸草不生的情况,甚至是不可逆的。因为工业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破坏,全球变暖,南北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岛屿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因为工业环境废水、废物治理不当,酸雨蔓延,水体污染,许多物种已经或者濒临灭绝,甚至达到每小时灭绝一种的可怕速度;因为人们过度砍伐,导致森林锐减,大量水土流失,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本世纪已有至少600万公顷的土地荒漢化。人类的生活、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各种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甚至绝症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如1930年12月1日5日期间,马斯河谷工业区大量烟尘因其上空的逆温层而无法扩散,导致1周内60余人因烟雾导致的肺炎、心脏病而丧生; 1943 年夏,美国洛杉矶因大量汽车排出的碳直化合物与紫外线相互作用,产生光化学烟雾,使大多数市民出现红眼、头疼症状,在后来的数十年间又两度出现,造成大量市民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