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威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叫作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的星宿定的,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哲学家和科学家费尽心力进行实验,寻找最美的颜色、形体、音调,是因为他们认为美本在物。 B . 因为美本在物,所以有人喜欢温飞卿讨厌辛稼轩,有人却讨厌温飞卿喜欢辛稼轩。 C . 在美如何是心的产品这一问题上,黑格尔、托尔斯泰等哲学家的说法都不一致,可见他们的说法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 D . 《孔雀东南飞》展现了“爱”与“孝”的冲突,但是它须先有让人看到这种冲突的可能性,才能让人欣赏这种冲突之美。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列出美本在物之说,紧接着用美并无公认的标准来论证这一观点的片面性。 B . 文章主要运用例证法来论证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美的观点,有理有据。 C . 作者在第2、3段中阐述了对“美本在物”“美本在心”这两种观点的批判性认识。 D . 文章的逻辑清晰,论证层次分明,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行文,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思路。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本在物是一般人所持有的观点,但是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亦认同该观点,由此可见这一见解的正确性。 B . 朱光潜认为康德的主观判断、黑格尔和托尔斯泰从个别事物中得出普遍原理的美学观点不合适,依据的是艺术欣赏都是情感的而非理智的。 C . 每个形象是每个人凭借人情创造出来的,因此美是理念的内容通过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形象得以显现。 D . 在朱光潜看来,如果一个事物能给人美感体验,说明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了,而是融入了主观的个性化认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