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威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天香第一枝

    艾 雯【注】

    ①今年春早,除夕也是立春。一年的最后一天,竟又是春季开始的第一天。多么奇妙的巧合!尽管生活在尖锐化的科技时代,尽管以公历计算着时光的脚步,但对古老悠久的中国传统,我依然有许多偏爱和尊崇。就像我国的历法,配合四时节气,岁序不乱,真是宇宙大学问中的奇迹!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不仅时令准确,含义更是蕴藉无限。像“立春”“立秋”,以“立”字表示开始和来临,多么坚定有力;像“惊蛰”,春雷初震,地气上升,惊醒冬眠的昆虫,万物复苏,又多么生动而具震撼性。

    ②——噢,挚友,看我只顾在这里歌颂节令,让你好笑。而原来是趁着开春,要告诉你一个小小喜讯:终于我得到了梅花的消息。

    ③我不仅得到了梅花的消息,也寻着了梅花的踪迹。不在诗里,不在画上,不在梦中,而是真真实实,生长在泥土里,绽放在枝干上。

    ④我不仅寻到了梅花的踪迹,更欣赏了梅花的高洁标格、傲岸丰神。不在梅山,不在梨山,不在苏州邓尉,却在一幢庄严巍峨、轩敞宏伟的殿堂内。

    ⑤那天,闻讯而去孙中山纪念馆访梅的人汇成一股潮流。我们是三滴小水珠,溶入大潮中,我那两位随从转瞬不见了,原来他们留在门外,正一字一句研读那一大张有关梅花的介绍。说也是,不知多少像他们一样生长在亚热带宝岛的年轻人,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真正的梅花哩!

    ⑥人挤,光线暗。只能随着潮流缓缓移动,点数着小盆小盆的红梅。高不盈尺,却也根株蟠虬,点缀着点点纤柔的深红花朵。人潮涌到大厅中间忽然分流四溢,这才豁然露出一片璀璨的白,绵绵不尽围绕在孙中山座前。全是一人高的白梅。花光莹洁耀眼,幽香暗暗浮动。庄严的殿堂洋溢着早春的氤氲,玉蝶梅清癯疏瘦,娇小的花朵白里泛着浅浅的粉,仿佛羞晕轻染。时梅丰腴雍容,晶莹圆润的花朵繁密地攒集在秀挺的枝梢,俯偃生姿,翘扬独秀。虽然是年轻的新生代,已颇具坚忍卓绝的精神、高洁超凡的标格。最难得的是习惯于严寒酷冷、凌霜傲雪之姿,竟也能在潮湿的亚热带深植成长。真是,有土地就有我们的国花!

    ⑦徘徊在梅丛间,我忍不住三番两次凑近最高枝的花朵,深深地吸着气,那清清幽幽、淡淡约约、若有若无的芳馨,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唤醒了我最早的记忆,也唤回了往日情怀……

    ⑧若有若无的幽香中,我是那个短发覆额的小女孩,老棉鞋踏过皑皑白雪,仰头望着那林老梅桩,光秃秃的枝丫上,开着碧光盈盈的绿梅,比母亲发髻上的碧玉簪还晶莹。父亲双手笼在狐皮袍子的袖口里痴痴地欣赏。雪悄悄地飘下来,沾在他帽檐上。

    ⑨淡淡约约,清清幽幽,也是梅展,在天寒地冻的日子,在水榭亭阁的林国,展示一盆盆淡雅俊逸的绿萼梅、古雅名贵的檀香梅、色泽如杏的杏梅、结实成双的鸳鸯梅……有的苍劲古朴,有的奇倔突兀,有的狂放豪迈,有的仙风道骨。那些爱梅成癖的梅痴围着梅花仔细品题,柱上壁际挂着些咏梅的对联诗词,有一幅松青篆刻的竹屏似乎最具代表性,诗题:“江南素垂一枝春,艳好国花自有真。万紫千红齐仰止,冰肌铁骨见精神。”那是苏州人一年一次的盛会,我跟父亲去过好几次,留下好深好深的印象。

    ⑩还有一株闻名的梅花,你一定比我更熟悉,那就是你们苏州艺专对面图书馆里的那株铁板红梅。历史悠久,树龄古稀,枝干朴拙道劲。耸峭之气凛然。真是铁骨嶙峋!花开时,枝丫间、树梢上,却繁花密蕊,盛开着胭脂般的红梅。树是如此古朴苍劲,花是如此妩媚温润。正是“千年老干屈如铁,一夜东风都作花”。自然,看梅花最好的去处还是邓尉,“邓尉山上梅花林,玉雪为骨冰为魂”。方圆二十里的梅林,千万株一齐怒放,蔚成一片香雪海!远远望去,仿佛天际垂云,山巅积雪,待走进梅林,就像投身在白云掩映间,陶醉在“飞来香雾都成雪,寻入梅花不见人”的美妙境界。

    ⑪——“嘀嗒”一响,镁光闪闪,将我拉回现实。孩子们让我和梅花留下了依偎的情景。从前虽然没有人替我和梅花摄下可贵的镜头,但在我们内心,却保留着最隽永的一份。不是吗?那孤傲幽雅的仙姿,高洁坚贞的丰神,深深镌刻在我们心版上,稍一敛神凝注,便又清晰地呈现在脑中,永不磨灭,永不褪色!

    ⑫挚友!可还记得许多年前,我也曾给你看过一篇怀念梅花的小文,开头摘录了四句引子——年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又是天寒时节,何处可看梅花?很高兴如今再也不必为“无处可看梅花”而惆怅。羁居宝岛数十载,从未上阳明山专门为看樱花。不是对花有所歧视,却是耿耿于它所代表的不祥事物。期盼着来年,我们可以相偕去阳明山赏梅,也可以结伴返家园重访故居梅花。

    ⑬最后且让我抄下我最喜欢的梅花颂,作为明日梅花之约的见证,效法梅花精神的期许!

    ⑭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唯渠不变霜节操,千古风标只自知。

    (有删改)

    【注释】艾雯,中国台湾作家。

    1. (1)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大量整句,比如“树是如此古朴苍劲,花是如此妩媚温润”,广泛吸收了古代散文的骈文句法,语言典雅。 B . 文章第⑧⑨两段写记忆中的梅花和孙中山纪念馆的梅花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了对记忆中梅花的喜爱之情。 C . 文章第⑩段“方圆二十里的梅林,千万株一齐怒放,蔚成一片香雪海”一句,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 . 文章以和“挚友”交谈的方式来写,如“要告诉你一个小小喜讯”“你一定比我更熟悉”等,使文章显得亲切活泼,有感染力。
    2. (2) 文章围绕“访梅”的思路而展开,请简要梳理。
    3. (3) 艾雯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哪些选材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