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五常月考) 阅读《18岁的墓碑》,完成下面小题。

    18岁的墓碑

    ①我认识昆仑山下的这片墓地,是在40年前的一个隆冬。但是,我真正懂得死亡留下的重量,却是在40年后的今天。

    ②这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墓地之一,面积有多大,谁也难以估摸。它被格尔木河拽到遥远的天边,被阿尔顿曲克草原扩展到了昆仑山下的山脊。没有围墙,没有护栏,也没有守墓人,只见那墓地一年比一年扩大,这里掩埋着740多名军人的遗骨,他们献身国防。献身西藏,都是死在阳光灿烂的和平年代里。他们不朽的骨骼里有唐古拉山的石头,也有拉萨河谷的草原。那些无边无际的。被岁月几乎荡平了的坟堆,终年都泡在漠风、冷霜、苍凉之中。六月天坟顶上也盖着冰雪。昆仑墓地深藏于世界屋脊一隅,整个青藏高原就是它的墓碑。

    ③我已经上百次踏上青藏高原,每次上山必须祭坟。此刻,我站在墓葬地,感到世界在这里睡去,只有你们醒着,自己跟自己交谈,互相交谈。孤寂里,我体会到了一种沉甸甸的成熟,人的灵魂在这里得到升华,蓬勃在坟顶的每一株荆棘,都能称出一片大海的重量!

    ④我阅读先烈们的经历,我从墓堆前那一个个排列并不整齐的。已经被无情风雪吹打得七扭八歪的木板或水泥墓碑上,寻找着那些用血肉和灵魂铸成的熟悉故事。我的战友,亲爱的战友,墓地上那些随着风儿摇曳的野草,是你们不甘寂寞向远方亲人昂起的头颅,还是你们举起的手臂要向我倾诉心语?

    ⑤这是一座新坟,坟上的土刚刚经过一场春雪的抚摸,蓬松、清新。这里掩埋着一位才40岁的团政委,他叫左自行。春节,他发给我祝福新年的短信还留在我手机上。我没想到这之后,不到一个月他就走了。他走得太突然了,没有来得及给他的同志、他的家人、他的领导打一声招呼就永远地离开了青藏线。他当兵22年,在风雪高原走了22年。他得的是高原人最容易染上的、却很难治愈的肝病。也许从他走进雪线的那天起,病魔就开始侵入到他的体内了。因为他要做的事情总是那么多,哪里顾得上自己的病情?

    ⑥此刻,我站在左自行的墓前,也在等待远行的他归来。云安静了,风安静了,鸟儿也安静了。妻和女儿思思栽的那棵让他乘凉的小树也安静了,覆着雪色的墓碑也安静地守望着……

    ⑦这里安葬着一个在进藏路上献出生命的女卫生员。叛匪用罪恶的子弹穿透她的胸膛时,再有3天她就满18周岁了,她是随着一车进藏的老兵奔赴边防的。这些老兵都像她爸爸一样的年龄,可是大家都听她的,她是老兵们的保护神。她手中的针和包里的药能保证每个老兵无病无灾地跨越世界屋脊。她唱歌时像快活的山雀,只有在下令让老兵吃药时稚气的脸才严肃得像个老司令:“不行,像牦牛一样的身体也得吃药!”她是为了保护一位首长才用女孩稚嫩的身体挡住了流弹。她死时没留下一句话,只是脸上的笑容没有消失。那是她唱歌时的表情,那是她和老兵逗乐时的神态。坟前的那块汉白玉石墓碑在这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是和她一同进藏。后来转业到江南某市当了市委书记的战友,在退休后专门为她立的碑。白发苍苍的女书记面对女卫生员的坟墓:“好姐姐,我已经老了,你还是那么年轻,永远的18岁!”50年过去了,她就这样一直孤零零地躺在昆仑山下,覆着雪色的墓碑安静地守望着,墓碑的照片上她的笑容依旧灿烂……

    ⑧这是一座合葬坟。入葬者是一对很要好的战友“哥俩好”,同乡。同年入伍后又分到同一个连队。他们两个人,背靠北京城,同开一台车,面向西大门,那年,在藏北救灾运输中,意料不到的雪前夺走了他俩年轻的生命,两位遗孀毅然决定合葬他们。墓地远离军营,远离家乡、太寂寞太寒冷,让他们睡在一张床上互相作伴,也有个说话的人。想家时一起站在墓地遥望故乡的月亮,覆着雪色的墓碑安静地守望着,聆听着他们思乡的倾诉……

    ⑨我站在昆仑烈士墓地,崇高多于怀旧,珍惜大于痛楚。墓地四周一片寂静。我无法遏制飞纷飘逸的思绪,更难以离开这个思念的季节。那些衰老的人,不管是身体衰老还是精神衰老,只要到昆仑山来看看这片墓地,他们就会变得年轻,他们就会懂得人活着可以拒绝死亡。

    1. (1) 概括本文所写的三位军人的事迹。
    2. (2) “昆仑山下的这片墓地”有怎样的特点?阅读第②③④段,概括回答。
    3. (3) 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4. (4)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划线句。
    5. (5) “我站在昆仑烈士墓地,崇高多于怀旧,珍惜大于痛楚”,“我”“珍惜”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