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定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问魏征:“怎样才算是明君或暗君?”魏征回答说:“能兼听就是明君,只偏信就是暗君。”

    开元初以姚崇为相,他帮助玄宗实现政治重点转移,执行各种决策,又淘汰僧尼,整顿吏治,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姚崇之后,所用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皆为名相,在政治上均有所建树。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材料二: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即: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相当于节度使的岭南五府经略使。这10个藩镇驻军加上其他边地的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实际上安禄山的叛乱只不过是唐朝诸多的、深刻的社会矛盾的一个爆发而已。唐朝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土地兼并,均田制破坏,赋役苛重,致使封建国家的基础——广大的自耕农大量破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而封建国家的支柱——上自皇帝、王公、贵族,下至一般的官僚地主,早已抛弃了贞观、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精神,肆意盘剥,终日尽情享乐。在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荒淫放荡,怠于政事……玄宗宠信李林甫,重用安禄山,无限制地扩大节度使的权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而安禄山的叛乱正是腐败政治的必然结果。

    ——沙宪如《唐代节度使的再探讨》

    材料四:(安史之乱后)唐朝主要是依赖于中央朝臣、宫廷宦官与地方藩镇三股势力,三者彼此相互制衡,皆无法破局以取唐朝而代之。黄巢起义爆发之后,唐朝镇压起义也完全依赖于这三股势力。黄巢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在黄巢起义的猛烈打击之下,尤其是在起义所带动的社会动乱的强大冲击之下,中央朝臣、宫廷宦官与地方藩镇这三股势力之间的平衡终于被彻底打破,朝臣、宦官势力衰退,地方藩镇势力则彻底一家独大。

    ——胡耀飞《黄巢起义对晚唐藩镇格局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藩镇的设立有何隐患?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分析黄巢起义对唐末政局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