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黎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速我以谊,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者,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吾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兴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文本二: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兴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原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行赏者,亦乱之基也。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节选自《说苑·复恩》)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B .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C .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D . 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暴浣,本义是曝晒洗涤,此处是用以形容个体去除恶性,改变品行的过程。 B . 成人,文中指完人,是德才兼备的人的意思,现在则用来指成年的人。 C . 内史是职官名,西周始置,主要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 D . “为其假足之故也”的“假”指借助,与《劝学》“善假于物也”的“假”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叔狐向咎犯诉说自己有功却不得赏赐的委屈,并希望他替自己向晋文公诉说,晋文公认为自己并未忘记陶叔狐,只是还未进行封赏。 B . 晋文公十分看重德行,他认为那些道德品行完备、能用仁道来劝说他、用礼义来约束他、护卫辅助自己的人应该得到最高奖赏。 C .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定有志同道合之士与他相伴相随,文章借此语引出施德者和受恩者所应有的行为。 D . 孔子笔下的异兽蟨十分爱护蛩蛩、巨虚,但这并非是出于本性的喜爱,而是相互利用,借此说明打算扬名立万的士君子应懂得报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

      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5. (5) “报恩”思想是封建伦理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文本,评价齐桓公的行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