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是夕,天宇开霁①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②策杖并湖③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寥:人名。③并湖:沿湖。④辩才:人名。殆:大概。
①是日更定矣
A.改变;改换
B.经历
C.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A.却,竟然
B.于是,这才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链接材料]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当时的前明官像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尊等苟事新朝,而张岱却"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作为”故国不堪回首"的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了《陶庵梦忆》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陶庵梦忆》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