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梅河口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说赵王曰:“赵孰与秦大?”曰:“不如。”“国孰与之治?”曰:“不如。”“将瓤与之武?”曰:“不如。”司空马曰:“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

    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国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为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赵王曰:“今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问曰:“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 , 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趣甚疾,出棘门也。右举剑将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嵫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B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C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D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约从:邀约合纵,战国时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的策略,也引申为缔结盟约。 B . 愚:谦辞,用于自称,与《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之“愚”同义。 C . 君:战国时期卿大夫的新爵号,文中的“武安君”也是一种特别的封号。 D . 北面:面向北(行礼)。古时君主面朝南坐,而臣子朝见天子则面朝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空马与赵王讨论形势,根据秦、赵两国实力的对比,得出赵国会被灭亡的结论。 B . 司空马在裂地贿秦、约从诸侯的建议被拒绝之后,又请缨带兵出战,也未被接受。 C . 平原令询问赵国情况,司空马指出赵国必定亡国,而亡国时间与武安君处境有关。 D . 韩仓以赵王名义赐死武安君,且不允许他死在宫中,武安君只好先出宫门再自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

      ②今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5. (5) 平原令认为赵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在文中有什么表现?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