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上·三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南粤中学七年级学生小语和小文正在整理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时代楷模朱彦夫:一生都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①2021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白岩松把这段颁奖词送给一-位89岁的老人: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②这位老人,叫朱彦夫,正如颁奖词所说,他一生都在抗争,一直都在战斗,从未放弃坚守。

    英勇无畏的枪杆子

    ③朱彦夫的家,坐落在山东省沂源县一个叫张家泉的小村庄。那年,他9岁。父亲帮八路军带路,遭到日本兵残忍杀害。丧心病狂的敌人还踢飞母亲,在彦夫的肩膀上砍了一刀,又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

    ④一日之间,家破人亡,但他没有哭,只下定决心,一 定要参军,保家卫国。1947年秋,14岁的朱彦夫终于盼来了八路军,可由于年纪太小,八路军没有答应。但朱彦夫是如此倔强,他紧紧跟着队伍,部队没办法,只好收留了他。

    ⑤参加了上百场战役后,终于盼到解放。可朝鲜半岛的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来不及领棉衣棉裤,朱彦夫便和战士们义无反顾地奔赴零下三四十度的朝鲜战场。抵达后不久,部队便收到了攻占二五0高地的命令。这注定是场惨烈的战役。朱彦夫和战士们的牙齿被冻得“咯咯”作响,却依旧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但终究是寡不敌众。等他醒来,发现全营只剩自己一个,来不及为战友伤悲,他忍着巨痛,抱着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一点点地往部队方向爬行。

    ⑥3天之后,气息奄奄的朱彦夫才被侦察兵发现。当时,他的左眼眶只剩一个黑洞,整个人被炸得面目全非……看着他的样子,大家都震撼了:他活着的背后,一定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毅力。

    不怕劳苦的锄杆子

    ⑦经过47次手术,朱彦夫总算保住性命。但他四肢全因冻坏而截肢,左眼失明,右眼仅剩0.3视力。面对苦痛,他曾迷茫无助,也曾绝望咆哮,可鲜血染红的纱布,就像同伴的鲜血一样刺眼。那一刻,朱彦夫痛哭流涕,他的命不只是他自己的,更是全连战友的,“我要替战友们好好儿活。我,要做个有用的人!

    ⑧两年后,朱彦夫放弃了优渥的特级护理生活,回乡用自己的抚恤金开办了扫盲夜校,一办就是五年,1800多个夜晚,他风雨无阻,从不停课。起初村民们不重视,他就拄着双拐,挨家挨户地宣传。没有双手,他发明了能扎进残臂的“子弹壳粉笔”,弹壳扎进去,钻心地疼。

    ⑨1957年,24岁的朱彦夫被村民们一致推举为村党支书,他可以为村民干更多事了!

    ⑩要脱贫,先改地。每天天刚亮,外面就响起“嘎达嘎达”的声音,那是朱彦夫托着17斤重的假肢,拄着拐杖出门了。他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在乡间小路,不分严寒酷署,带领村民劈山修田,棚沟造地,打井找水。历时三年,才终于填平村子的3条大沟,整理出110亩农田。后来,他又为村里架电操碎了心。小乡村没钱买电线,他便拖着残躯,大江南北地找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 年,张家泉村终于通电,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

    ⑪他没手没脚,却用25年时间,把山村装点得瓜果飘香,带领乡亲们走出了幸福大路。

    顽强感人的笔杆子

    ⑫望着漫山果树、万家灯火,朱彦夫却悄然退去村支书的工作,因为他要去完成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写书!

    ⑬写他们连的故事一那段发生在长津湖的故事。这是指导员临终前的嘱托,“把这悲壮……记录下来,告诉后人……我们死……死也瞑目了……”

    ⑭写书对他来说,谈何容易?可他硬凭着坚强的意志,用嘴衔笔,用残肢抱笔,一点点地写。手臂酸痛,就把笔绑手上;嘴衔不住,就喝口水继续;字不会写,用舌头去翻字典。孩子们看到父亲如此艰难,便希望能代笔。但朱彦夫不同意,他说只有自己写,才对得住那些牺牲的战友们。

    ⑮七年时间,他终于完成了战争纪实《极限人生》。那一刻,朱彦夫哭着在扉页写满长津湖牺牲全连战士的名字,然后把书点燃,“战友们, 我做到了,你们可以安息了!”

    ⑯随着书籍出版,朱彦夫的事迹也传遍俄罗斯。《真理报》 赞扬道:朱彦夫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⑰是的,他的故事足以感动每个国人。战场上,他是英勇无畏的枪杆子:乡村里,他是不怕劳苦的锄杆子:写作中,他是顽强感人的笔杆子。

    ⑱苦难从不是他的绊脚石,他是长在悬崖边的迎春花,抖抖积雪,顽强地在风雪中绽放。

    (有删改)

    1. (1) 以下是小语做的旁批,小文发现其中一处理解有误,请你帮忙找出来。(   )
      A . 本文从军人、基层干部和战友三个身份,介绍朱彦夫让人动容的一生,形象丰满,其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B . 第⑰段划线句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与第①段首尾呼应,同时又与小标题环环相扣,体现了文章结构的严谨。 C . 第⑦段“好好儿活”与《秋天的怀念》中的“好好儿活”意思相近,都是饱受折磨的人勇敢向命运发起挑战。 D . 在写书一事中,朱彦夫之所以拒绝孩子代笔,是担心孩子没有亲身经历当年事,不能完成写书的任务。
    2. (2) 小文认为文中有关朱彦夫“曾迷茫无助,也曾绝望咆哮”的情节会影响其英雄形象,建议删掉,但小语不同意。你怎么看?
    3. (3) 两位同学想把本文作为拓展阅读放在《纪念白求恩》或《植树的牧羊人》之后,你更认同放在哪篇课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