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个新诗,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

    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就这样瞎念,到底不是久计。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祖父说,“这是说小时候离开了家到外边去,老了回来了。家乡的口音还没有改变,胡子可白了。”

    我问祖父:“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

    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那么大离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小孩子见了就招呼着说:你这个白胡老头,是从哪里来的?”

    我一听觉得不大好,赶快就问祖父:“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心里很恐惧。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了,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来,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完全高兴,什么都忘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讲过的也要重讲。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首诗本来我也很喜欢的,黄梨是很好吃的,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欢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祖父讲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欢这首。因为其中有桃花。桃树一开了花不就结桃吗?桃子不是好吃吗?所以每念完这首诗,我就接着问祖父:“今年咱们的樱桃树开不开花?”

    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摔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样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蕴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木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来把我拦住了,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表明祖父文学造诣深厚,作者借此暗示爷爷曾经很富贵。 B . 初读时,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主要是因为“我”纯粹是玩耍,不认真对待。 C . 从大喊乱叫着念诗,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表明“我”学诗的心态有了细微的变化。 D . “为什么小的时候离家?离家到哪里去?”“我也要离家的吗?”等内容,表达出“我”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忧伤。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房盖被你抬走了”,祖父的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表现了祖父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 B . 由“黄鹂”“桃花”想到“黄梨”“桃子”,既写出“我”喜欢这两首诗的原因,也与下面写吃烧猪肉、鸭肉的文字形成对比。 C . 对吃烤小猪和烤鸭子过程的描述,细致入微,饶有趣味,表现了祖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D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融入了作者的生活体验,语言生动,构思巧妙,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3. (3) “我”跟祖父学诗这个过程的叙述很有层次,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4. (4) 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