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当代人的物质需求被满足后,更多人开始关注精神需求,比如基于孤独感的陪伴需求。因此伴宠师、亲子陪伴师等职业陪伴师逐渐成为新兴职业,人们甚至专门为这片前景广阔的市场蓝海,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陪伴经济”。
起初,陪伴服务更多局限在某些区域、群体中,通过熟人介绍,选择面不大,信息不透明,匹配度不高,后来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方便了需求方和供给方的匹配,为陪伴经济注入了活力。某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陪诊、陪护等相关养老行业入驻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达117.19%。陪伴不仅是部分青少年孤独中的情感需求,也是众多消费者在特殊场景下的现实需要。如针对独居人员突发疾病,身体不适的情况下难以完成从挂号、排队、就诊,到缴费、检测、取药等过程,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提升了独居人员的就诊体验。
【材料二】
陪伴经济应重在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细致化的服务。如职业陪诊师,不能局限于患者就医过程的简单陪同,其首先要熟悉医院的服务流程,能帮助患者顺畅地衔接每一个环节;同时其应具备更强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在患者意识不清晰,表达困难的情况下向医生提供更详细的说明;甚至其还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面对患者就医过程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当机立断。事实上,不仅是线下服务,线上服务同样需要专业素养,以陪聊陪玩服务为例,提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话题和娱乐方式,让服务过程更自然,避免生硬尴尬,这些都至关重要。
【材料三】
陪伴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监督。新领域的出现拓宽了市场,带来了红利,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新问题,杜绝问题的发生需要及时跟进规范。对于新业态,相关部门和平台应制定相应规则。如陪聊服务,从业者必须传递正能量信息,不得传递违背社会伦理,消极负面涉黄涉黑的内容。还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抽查监督,既通过技术将服务纳入监管,也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者守法守规素养。平台还需要提供服务评价和纠纷处理机制,让消费者有反馈意见申诉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