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秋,卫杀其大夫元恒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晋人、秦人围郑。介入侵萧。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传】九月甲午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 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 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 逆以为太子, 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节选自《左传 ·僖公三十年》)
乙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 而甘心焉。 ”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 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 ·晋世家》)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
B .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
C .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
D .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传,是指古代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文中指《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意 思是注释《春秋》的传书。
B . 甲午,代表着中国特有的干支纪日法,即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循环 纪录日序的方法。
C .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西周时期有五等爵位制度,如“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 伯,都是爵位,其中晋国是侯爵国,秦国是伯爵国,所以“晋侯”放在前面。
D .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可以指办事的官员,可译为“您” ,后来变成一种对 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
-
(3)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秦、晋联军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在这样危急的时刻,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 “夜缒而出” ,游说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为重的爱国精神。
B . 烛之武虽然年老,但是依然富有谋略,清醒睿智。他把握住秦君的心理,成功说服 秦君退兵,甚至让秦国和郑国结盟,这体现了他非凡的论辩能力。
C . 在秦国和郑国结盟之后,晋文公也选择了退兵。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追击,晋文公从 “仁”“智”“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体现了其软弱无能的一面。
D . 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史书中经典的叙事片段。两者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既 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真实,并且风格迥异,可谓各擅胜场。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②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
-
(5)
两段文字都叙述了秦、晋放弃攻打郑国的过程,但侧重不同,试简要概括《左传》
和《史记》这两个文段在叙事特点方面的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