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清代袁枚《续诗品》 中,将“著我”列为二十四品中的一品:“不学古人,法无一可。 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纳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 三人文章,颇不相同。”它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创新,另一方面强调了风格的独特性。所谓 “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家书创作与诗文创作一样要强调自我,强 调个性,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著我”的家书,在创作中表现强烈的自我个性,表达了对 艺术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在家书审美创造、鉴赏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但凡优秀的家书作品,其中必然表现出 强烈的自我色彩,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风格。欣赏朱自清的《给亡妇》,全篇既不是捶胸顿 足,也没有呼天抢地,只是深情地细诉亡妻生前的一切,平实地回忆了她十二年来对自己和 孩子的种种恩情,语气平淡冲和,不见任何突兀之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感觉到作者的哀悼 之情。同样是写给亡妻的家书,并拥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蔡元培的《致亡妻黄仲玉》却呈 现不同的艺术风格。蔡元培的家书是一种直抒胸臆火山爆发般的感情,声泪俱下地哀悼与自 己风雨同舟的妻子黄仲玉。家书中感叹词“呜呼”前后出现了十三次,作者心灵的风暴翻江 倒海般地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涕泪横流。面对一封封血肉俱丰的家书,我们进行审美 鉴赏时,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将审美视角锁定在作品中的 心理体验和深厚内蕴,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家书艺术的审美价值。
(选自李辉《家书的审美风格》)
材料二:
首先,家书是一笔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家书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代代相传,积累丰富, 特别是近百年来,留下了大量的家书文献。这些文献是人们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证, 也是记录社会变迁的历史档案。其次,家书也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作为一种信息沟 通手段和情感交流方式,家书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文化空间,有着相对固定 的书写格式、礼仪称谓、寄递送达等操作规范,符合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会见证一个时代的景象,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五彩 斑斓的家书,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全面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 视角。家书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情感性,不仅可以丰富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国家历史的 细节,而且可以使那些尘封多年的个人史、家庭史和家族史浮出水面,还原那些被遗忘的历 史人物和历史细节。
家书从称呼、行文,到祝颂、落款,都体现出较为严格的礼仪规范,是家庭伦理及社会 伦理的直接反映。其中的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兄友弟恭等情感,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培养优良的道德操守。长辈写给晚辈的信,体现了家书的家庭教育功能;晚辈写给 长辈的信,反映了传统的敬老美德;兄弟姐妹同学之间的通信,表现了同辈人之间的互相关 心、相互鼓励和共同进步。
中国家书史还可以说就是一部书法史。家书是用美丽的中文方块字写在特制信笺上的作 品,其书法和信笺的完美结合就是一幅艺术品。与有意写成的书法作品相比,家书里的书法 更加率真和自然,不仅观赏性强,而且具有感染力,从而使家书成为有生命的书法作品。家 书是集邮的母体。那些带着邮史信息的信封、邮戳和邮票早就成为收藏者的宠儿,其中各个 时期经过实寄的家书就更加受到重视。
(选自张丁《珍惜家书文化》,有删改)
材料三:
当今社会,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 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 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 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 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 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 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 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 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 很多“90 后”“00 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 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 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 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 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刘金祥《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改)
个性化的愿望和追求。
C . 家书的个性风格根据写信人的抒情需求而异,有的语气平淡冲和,有的则是声泪俱下, 其中并没有高下之分。 D . 我们若能整体把握作者的主体审美意识,用心领略家书传达的心理体验与深厚内蕴,就 能产生共鸣。样的文化遗产属性。
C . 传统家书在信息时代受到冲击,但其文化熏陶作用依然为时代所需要,我们应倡导手写 家书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回归。 D . 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 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十八①之败,杏南表弟阵亡,营官亡者亦多,计亲族邻里中或及于难,弟 日内心绪之 忧恼万难自解。然事已如此,补救一分,即算一分。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 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 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② 自馁也。 ”
【注释】①十八:十八日。②苶然:精神颓丧的样子。